11年前,白云山,干了一件大事。
公司成功打破海外长达13年的垄断,研发出我国首个国产PDE5抑制剂——金戈(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
作为国产仿制药,其价格亲民,深刻解决了部分患者的“力不从心”。
到2022年,金戈营收早已迈入10亿大关,连续霸榜国产同类药物第一品牌。其毛利率,更是高达90%多,比肩茅台。
所以,有一个金句是,“茅台靠酱香征服饭桌,金戈靠疗效征服卧室”。
就在2025年,白云山,又有一个大突破。
9月5日,白云山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旗下子公司已开始生产并对外销售体培牛黄,一举打破此前健民大鹏“一家独大”的格局。
据悉,目前白云山的体培牛黄产能至少约15吨,主要销售对象为公司下属中一药业,市场拓展尚在初级阶段。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是超600多种中成药的原材料,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
可是,纯天然的牛黄,十分稀缺,价格昂贵,2025年9月份1500元/克,远超黄金。
这就有了体培牛黄、人工合成牛黄等替代方案。其中,体培牛黄不仅同天然牛黄效果类似,且具备价格较低、产能易扩张等优势。
所以,此次白云山在体培牛黄上的进展,不仅利于自身在中药核心原材料的产业布局,更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如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打破单一供应商垄断增强产业链安全性等。
不过,虽说细分领域突破不断,白云山的整体经营,似乎就有点动力不足了。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块,大商业、大南药、大健康,2025上半年营收分别约为290亿、70亿、52亿,占比分别在70%、16%、12%。
大商业板块,即医药流通,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等。别看营收体量大,但其盈利能力低,毛利率个位数,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2025上半年这一数字降低至6.13%。
大南药板块,进一步细分为化药与中成药。化药方面,白云山多为仿制药,如抗生素类产品、开头提到的金戈。中成药方面,知名品种不少,如对症糖尿病的消渴丸、活血化瘀的华佗再造丸、解表散热的小柴胡颗粒等。
可是,这两年销售情况不太好。受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及政策调整等影响,2025上半年,大南药板块营收延续去年颓势,同比下降约15%。
大健康版块,最知名的就是王老吉系列产品,几乎可以算是“我国的可口可乐”,连续8年蝉联凉茶行业榜首,贡献大部分收入。2025上半年,大健康板块表现勉强,营收同比增长约7.5%,毛利率也有所提升至44.67%。
需要指出的是,一者,此板块有周期性特点,凉茶的需求与季节、节日有一定的关联性,历年来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有明显降低;
二者,2025上半年,白云山的应收账款达184.7亿,较2024年末增长约30亿,且经营性现金流约为-34亿,较去年同期下降约66%。可能大健康业务收到的现金不多,较多成应收账款了。
所以,将这三大业务综合考虑,白云山的成绩可不算亮眼。
再具体来说,三个点,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一个是,业绩增长乏力。
自2021年以来,白云山的营收增长就一直在个位数,2024年甚至出现小幅下滑;利润端,2024年同比大降30%至28亿,创近七年新低,2025上半年同比微降1.3%至25亿。
另一个是,研发“节流”,管线进展缓慢。
2025上半年,白云山研发费用同比缩减约27%至2.85亿,占营收比0.68%,而此前这一数字则是一直维持在1%左右。
当然,研发费用降低,也可能是项目研究渡过关键时期,着手产品上市。从上半年公告情况来看,白云山不太符合这样的情况。
最新披露的研发进展也提供印证。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白云山的主要在研管线如抗肿瘤化药、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等进度缓慢,要么处于临床一期,要么就是临床前研究阶段。
再一个是,管理层频繁变动。
2024年7月以来,白云山共有三名重要高管辞职,职务分别涉及董事长、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等。2025年,公司又有两名执行董事相继在2月、6月离职。
目前,白云山的掌舵人是李小军,1月底走马上任,坐镇公司时间尚短,其管理成效仍需观察。
到这,不免要问,白云山,到底还能不能破局?
首先,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并不弱,“颇有家资”。
一方面,白云山可谓是南派中药的集大成者。
其拥有中一药业、陈李济药厂、采善堂等13家下属中药企。其中,11家为百年老字号,底蕴深厚,比如陈李济,始于1600年,比同仁堂还要悠久。
落实到产品上,像治疗中风有奇效的华佗再造丸,与安宫牛黄丸同属国家保密品种,稀缺程度几乎是仅次于云南白药与片仔癀,但在知名度上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白云山的一些产品,其实都有成为大单品的潜力,有待发力提高。
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白云山布局完善。
截止2025上半年,公司共有近80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覆盖50多个品种,并通过建立下属中药材采购平台,提高对其余所需外购药材的议价能力,做到总成本相对可控。
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我国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195个基地(即GAP基地)中,白云山就已占了60多个,远超同仁堂、云南白药等。
这也就使得,在2023年开启的一轮中药材涨价中,当片仔癀、同仁堂等同行毛利率下滑时,白云山大南药板块的毛利率坚挺,2025上半年仍然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
其次,自身也在努力求变。
自1月底换帅以来,2025上半年,可以看到白云山至少两个积极的变化。
一个是,加快国际化步伐。
该时期内,公司小柴胡颗粒成功获澳门中成药注册证书,滋肾育胎丸、安宫牛黄丸等也在加快向外推进注册。
同时,大健康产品也在海外拓展,白云山推出“WALOVI+王老吉”双标识国际罐,已在沙特、马来西亚等多国注册,携手海外公司合作推进。
显然,王老吉志向不小,并非局限于国内,或许白云山更想将其打造成同“可口可乐”一样的产品。
另一个是,加快推进资本运作。
内研不够,并购发力。就在7月26日,白云山公告称出资约15亿,设立广药基金二期,旨在希望投资医药领域的优质项目,寻求新的增长点。
所以,白云山,并非是“扶不起的阿斗”;
或许其更需要的,是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