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潇雨 北京报道
自投入商业运营至今已经交付超过160架的国产支线喷气式客机C909,在已经广泛运营于国内航线,并被一些外资航司客户用于东南亚等地区内运营之后,在航线网络运营上再次迎来新的突破。
9月10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一架C909客机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飞抵澳门国际机场。这也是该机型首次执飞地区航线。
网络拓展
据东航方面透露,此次开通的南昌-澳门直飞航线每周将执行三个往返班次,约1小时45分钟的航程为赣澳两地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空中通道。
东航方面表示,南昌—澳门航线的开通,是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空中通道建设的重要一步,将为深化江西、澳门两地的互联互通注入新动能。东航选择国产民机C909执飞,更是开创了国产飞机C909首开地区航线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东航C909机队规模已经达到28架。自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累计执行航班超5万班,承运旅客人数超360万人次。作为东航C909客机的重要航点,东航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使用C909日均执行21个进出港航班,通航澳门、上海、天津、温州、郑州、宁波、鄂尔多斯、南通、东营、青岛等地。
按照东航方面的说法,随着旗下C909机队规模的稳步扩大,未来也将进一步拓展该机型的航线覆盖范围,不断织密航线网络,同时加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运营管理投入,全面提升运营品质,助力国产民机事业。
国内航司都已经通过大手笔的采购订单对国产民机的发展展示了支持的态度,并且以国有“三大航”为代表,已经开始实现国产民机的运力规模化。航班管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12家航空公司运营C909机型,其中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机队规模最大,达到了35架。
国航也是首次使用C909执飞国际航线的中国航司,今年7月1日,国航一架注册号为B-605U的C909客机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飞往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经过约90分钟,载着74名旅客完成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
除了国内航司之外,C909在海外市场也已经开始取得一定进展。其中印度尼西亚翎亚航空(TransNusa)此前已经订购了30架C909机型,第一架在2022年底交付,目前已经交付4架。翎亚航空除了使用C909执飞印尼本土航线之外,还在此前开通了美娜多与上海浦东之间的航线。
而今年上半年,飞机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也向另一个海外客户老挝航空交付了首架C909客机,这也是中国的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老挝市场。而中国商飞另一个重要客户成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则是通过租赁两架C909客机给越南越捷航空运营,从而“曲线”实现了这款机型“出海”历程的又一个突破。
“从飞机的产能、交付量以及运营规模、利用率等很多数据来看,C909较其他几款畅销的支线机型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如果要想让更多客户认可,尤其是让更多海外客户对这个机型增加了解,就需要尽可能拓展其运营的网络版图,在大规模的运营过程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且积攒口碑,”一位从事航空租赁业务的跨国公司中国分支机构代表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航程和业载来看这个机型也很适合一些周边国家运营国内短途航线,或者一些东南亚海岛之间的航线,如果再加上一些政策支持,机型本身产能和交付量能够进一步提升,相信在海外市场还是能够获得更多机会。”
航空数据分析机构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截至8月有3家航司执飞C909,老挝航空(2架)、印尼翎亚航空(4架)、越捷航空(2架),执飞航线10条,执飞航班量564班次。从日利用率来看,老挝航空4.9小时/天、印尼翎亚航空3.9小时/天、越捷航空3.7小时/天。
9月9日,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发布消息称,9月8日,柬埔寨国家航空有限公司(Air Cambodia)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签署引进C909飞机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拟采购20架C909飞机,其中10架为确认订单,10架为意向订单。双方将围绕飞机引进、运营保障、产业培育等开展密切协作。
平台化运营
作为目前中国自行研发并交付运营数量最多的国产喷气式客机,C909是我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2002年4月立项,2007年首架C909总装下线,2008年完成首飞,2015年11月完成首架飞机的交付。
航班管家发布的国产民机运营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C909已累计交付166架,目前在商业运行共计157架(已有9架退出或不从事客货运输),其中155架客机、2架货机(客改货而来)。
航班管家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境内C909机队执飞的定期客运航班连通机场143座(不含包机、外航航点),涉及境内机场142座、国外机场1座(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机场),境内航点遍布境内29个省/市/自治区,仅无西藏、青海两省航点;通航点涉及支线机场78座,占比境内支线机场总量的43.3%,连通疆内26座机场,包括高高原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基本实现全疆覆盖,C909的性能在支线机场得到很好的体现。
对于一款民用客机来说,除了在民航运输领域的价值之外,其作为一个飞行器载体进行多功能多任务的平台化拓展也是重要的价值之一。
C909目前已经公开的平台衍生机型已经包括货机、应急救援指挥机、医疗机和公务机。
中国商飞9月9日宣布,首架C909医疗机在河南郑州交付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飞龙通航”),这标志着国产商用飞机系列化发展实现新拓展。该架飞机交付后将投入紧急救援、远程医疗和重症转运等任务。
按照中国商飞方面的说法,C909医疗机最大设计商载10吨,标准航程可达3700公里,具备高高原机场起降能力。舱内布局可根据不同救援需求灵活改装,能够满足医疗救援队伍出行、边远地区医疗救助、伤病员转运等多场景应用。
航空医疗利用航空器提供医疗救援、医疗转运等服务,具有响应速度快、救援范围广、救援效率高等特点。C909医疗机的交付将为完善国内空中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提供新选择。
一位供职于外资飞机制造商的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民航客机因为平台较为成熟,且通常都是比较大的机型,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当作一个基础平台通过改装实现不同的功能,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客改货,或是公务机构型,医疗救援也是一个方向。当然还有一个方向是军事用途,相比之下民用领域的多平台拓展更现实。”
中国飞龙通航是中国首家经民航局批准成立的地方通用航空公司,隶属于中豫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覆盖航空应急救援、警用飞行、物探测绘、短途运输等多个领域,并长期承担国家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空中保障任务。
中国飞龙通航方面表示,作为C909医疗机的首家用户,将依托自身丰富的应急救援经验和运行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全国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并将航空医疗服务向“一带一路”沿线拓展,逐步形成“国内立足、区域覆盖、国际延伸”的发展模式。
在交付仪式当天,中国商飞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豫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C9生命之翼航空医疗联盟。
据联盟方面透露,首批成员涵盖医疗机构、航空公司、制造企业、保险和公共服务等40余家单位,旨在整合产业、医疗、科研与金融资源,通过打造固定翼航空医疗多主体协同平台,探索可复制、可持续航空医疗救援模式,实现公益化与市场化双向驱动,为中国航空医疗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未来,联盟将促进C909医疗机在航空医疗领域应用,助力完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推动构建标准化、强联动、高效可持续的航空医疗服务生态,为国家公共卫生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