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最新火爆的AI应用是什么?
一款只要动动嘴就能点外卖的AI应用。
而且不必把它想象成复杂的AI工具,因为除了对话按钮不需要操作任何图形界面,也没有复杂的跳转,只要确认需求,点单服务就直接执行。
这就是美团最新上线的智能秘书小美,它正在通过直连美团服务的内部接口,让生活服务变得简单丝滑。
小美小美,用美团的话来解释,就是一个小而美的生活秘书
不仅是点外卖,像找餐厅、设置日常提醒这样的生活服务,小美统统都能搞定。
这也让AI和名字里就有两个AI的外卖(WAIMAI),真正成为了一对CP,All in AI和All in WAIMAI,不再是选择题。
“小而美”的生活秘书
小美虽小,但简便、高效,可以轻松应对日常需求,让生活更简单、更美好。
小美通过自然语言指令,无需繁琐的GUI(图形界面),就能轻松完成如点外卖、找餐厅、订座等任务。
这大大降低了高端科技产品的学习成本和操作难度,就算是老年人和小孩,只要会说话都能简单上手。
打开小美并且所有设置都ready之后,会看到这样的界面,看上去和普通的AI聊天机器人没什么区别:
虽然界面简单,但功能却很丰富,不管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通过打字或语音来完成,当然目前主要针对的还是外卖、餐饮等场景。
桥头麻袋,这和现在一些自带的手机助手有啥区别?
我们先试着让手机自带的智能助手帮忙点一杯咖啡,然后画面就跳转到了美团外卖,并且直接展示了“咖啡”的搜索结果。
更智能一些的手机品牌,可能还会识别屏幕上的内容,然后不断提问,再模拟点击来完成下单,但也就是做到这种程度了。
这个过程看似复杂,实际上也一点都不简单。
然而在小美这里,跳转这种操作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说出点一杯咖啡的时候,小美直接询问我们的具体需求。
我们回复之后,小美推荐了三家不同商店的美式咖啡,而且全都是高分评价。
接下来我们说点第一个,并且要求不加冰,可能是因为原商品没有去冰的选项,小美表示这个需求无法完成。
但是,有一个细节是,原先推荐的冰美式,在我们要求不加冰之后,就变成了热美式,可以看出即便商品不符合预期,小美依然在努力接近我们的需求。
并且这个时候,订单已经生成好,位置已经自动填入,并且可用的最大红包都已经选进去了。
如果要修改杯型、温度等配置,或者还想增加其他商品,下面的修改订单按钮都可以满足需求。
一切都确认好之后,支付界面就会自动弹出,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小美的界面。
以防万一,我们手动打开美团外卖检查了一下,相关的订单确实已经出现,当然实际使用小美的时候不需要这步确认。
小美默认收货地址是离当前最近的已有地址,但如果我们想要更换,可以直接告诉小美要送到其他地方,如果你存过家庭/工作地址,只需要说送到家/公司就可以。
当然在现实当中,我们不一定总是能确定今天想吃什么,那也没问题,可以把小美当成一个许愿盒子。
小美会根据我们过去在美团的订单分析我们的偏好,来推荐餐食。
当然如果想换口味或者有什么其他需求也可以尽管提,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
除了点外卖,也可以推荐线下餐厅,并且这次我们特意把问题提得刁钻一些,搜索三个人从三个不同地方出发但能同时到达的火锅店。
结果小美还真的找到了符合要求的店铺,然后我们顺势让小美帮忙订座。
遗憾的是,这家店没有开通线上订座服务,但小美还是尽其所能,给我们提供了店家的联系方式,算是仁至义尽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美并不是所有需求都会照单全收,我们找了个极端场景(虽然实际上大概不会有人提这种要求),测试小美是否懂得合理拒绝。
我对羊肉过敏,请帮我点一份羊肉串。
还是拿手机自带的助手来对比,手机自带助手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然后真的打开了美团外卖搜索羊肉串。
而小美则拒绝执行我们的要求,告诉我们过敏的食物不能吃,顺便推荐了类似但不会过敏的其他食物。
看得出,小美已经具备了一些人的特性,能够发现我们提出的不合理需求,并及时给出提醒。
当然了,小美不仅可以做这些日常的工作,一些搞怪的请求也能见招拆招。
比如想要整蛊一下同事,看看有没有什么奇怪的食物,结果还真就让小美给找到了,而且都挺符合心理预期。
另外呢,除了这样的单次任务,小美还可以针对规律性事务,帮我们建立智能计划,并在关键时间点主动提醒我们确认调整。
比如每天早上点一杯美式咖啡送到公司。
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小美也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比如一开始把送达时间理解成了下单时间,但经过提醒之后,还是能够及时修正。
除了打通美团的功能场景,小美还可以帮助用户规划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务,成为一个24小时随时待命的“生活秘书”。比如按照指定的时间或时间间隔提醒你喝水、吃药、工作打卡等等。
未来,小美还将能够解决更复杂或模糊的需求,比如安排一次周末的家庭聚会,以及构建出更自然的“活人感”,让与小美的交互更像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
操作基础,技术就不基础
小美所展现的准确和便捷性,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灵光一现”。
而且并非来自单一技术的堆叠,而是源于模型能力、数据体系与系统架构的深度协同。
首先,得有颗足够聪明的大脑。美团把自家的通用大模型LongCat接入了小美。
虽然这是一款通用大模型,但是它的首次落地不是从语言聊天场景开始,而是选择了本地生活这一执行导向最强、场景复杂度最高的垂类。
LongCat在多项中文测评榜单里都站上了第一梯队,综合分超过80,而且可以一次性处理256K token的超长上下文。
也就是说,小美凭借LongCat获得了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场景理解能力,可以根据指示形成清晰且可执行的结构化任务规划。
但模型能理解,还需要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才敢做判断。小美的“经验”,就是源自美团本地生活服务体系沉淀下来的真实数据,这也是小美天然的“近水楼台”优势。
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菜单列表,而是涵盖了用户行为、商家服务、优惠变化、配送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
而且这些信息是实时动态变化的,正是因为模型可以调取这些“活的数据”,它才能在应对不同请求时显得自然、贴切。
而当模型理解到位、判断合理,真正让人感到“办事靠谱”的部分,是执行流程的顺畅程度。
这一部分的实现,依赖于小美与美团服务系统之间的深度打通。当我们提出请求时,模型的响应不仅停留在语言输出上,还会被转换成一套可以直接推动服务的执行路径。
这背后不是单一接口调用那么简单,而是一套复杂的流程调度系统在默默配合。
比如用户表达中信息不完整(比如没有说地址、没有明确时间、语气不确定)时,系统会尝试根据过往记录进行自动补全,并在必要时发起最少量的确认,既保证执行准确,又避免让用户反复操作。
这也是除了数据之外,“近水楼台”给小美带来的另一大优势。
从语言理解,到数据支撑,到服务执行,每一环都需要高精度、强配合。但你其实不需要知道这些技术细节,只需要在每次说出口之后,得到一个准确、及时、贴心的回应。
并且,小美并不是静态的系统,而是具备自我优化能力,在使用中会不断学习你的习惯调整反应方式,变得越来越懂你。
相比过去的AI助手,小美的突破在于,它不再让人去适应工具,而是努力让工具更像人
传统交互往往需要一连串点击和操作,而小美则用自然对话来完成沟通,让过程变得顺畅而轻松。
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冰冷的回应系统,而是会逐渐形成一种“熟悉感”。
在日常交互中,它能捕捉到一些细微的习惯变化,并在恰当时机作出回应。这种方式并非单纯提供功能,而更接近于朋友间的理解与关心。
现在,这位新朋友正等待走进日常生活。
好不好用,实不实用,可以用用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