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登上热搜。事情发酵一天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线下媒体沟通会上回应预制菜争议时,对现场媒体表示查看过餐厅监控录像,并公开了罗永浩一行人就餐的菜单,并上线“罗永浩菜单”。但此举在律师看来侵了犯罗永浩隐私权和姓名权。
9月11日,贾国龙向包括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内的媒体介绍,9月10日下午2点40分左右,罗永浩到北京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包间就餐,同行共五人,四男一女。一行人点了16道菜,消费833元,下午3点半左右离开。这16道菜中,仅最后上的葱香烤鱼和嫩烤羊排没有吃完。
贾国龙转述服务员的话说,走时问罗永浩“吃得怎么样”,对方回答“挺好”后买了单、积了分。贾国龙还提到,他查看监控录像,看到服务员送走了罗永浩。
此外,9月12日下午,西贝在《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公开信中再次具体披露了罗永浩一行人当日就餐的16道菜品。
当面对舆情纷争,餐厅监控对顾客的“监控”边界在哪里,西贝在何种情况下有权利查看监控,又是否有权利公开顾客的就餐行程和具体的菜单?
为此,记者随机拨打了北京新辰里亚运村店、东坝万店店、金融街购物中心店等西贝门店在大众点评上留的电话,得知西贝的大厅均安装有监控,其中,新辰里亚运村店张贴了提示店内有监控的标识,合生汇店、金融街购物中心店、环球贸易店内并未提示消费者有监控。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7条、第26条规定,餐厅安装监控须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餐厅应在消费者进入监控区域前以清晰、显著的方式提示,常见做法包括入口处张贴提示牌,如“本店设有监控,请知悉”;电子屏滚动提示;在菜单或消费凭证上注明等。
在其中一家西贝的店长看来,如果客人丢失物品,可以通过监控查找,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但擅长解读民法典的北京市大嘉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任升旗认为,餐厅安装监控设备以及后续调用监控录像的行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罗永浩的就餐时间、包厢号、菜单内容等均属于可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西贝若无合法理由(如配合警方调查)或未获罗永浩同意,不得调取该类个人信息。即使西贝与罗永浩发生消费纠纷,西贝也不应该查看监控并公开其行程、菜单等信息。
安徽元贞律师事务所律师武登科表示,西贝在未经罗永浩允许的情况下,调出其就餐的餐厅、包厢信息并公开菜单,侵犯了罗永浩的个人隐私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民法典》则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罗永浩在包厢的就餐活动属于私密活动,其就餐的包厢属于私密空间,点的菜单内容涉及消费金额、菜品等私密信息。西贝未经罗永浩同意,公开这些信息,符合民法典中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多位西贝店长对记者表示,店内只有店长有权调用监控,查看监控需要密码,该密码一个月更新一次。店长需经过集团审批后才能拿到密码,监控也不会对顾客展示,顾客要看监控,需要公安的协助。
任升旗说,看监控的权利在谁手里、什么情况可以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信息能不能公开。
与此同时,西贝宣布从9月12日起,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表示,这不是一个固定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
任升旗说,西贝如果未经罗永浩同意就用其名字来命名菜单,属于擅自使用他人姓名,侵犯其姓名权。
记者询问西贝是否知晓其侵犯了罗永浩的隐私权和姓名权,截至发稿西贝尚未回复。(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