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实验到实践,促样品变产品——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观察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华社 时间:2025-09-13 18:08:05

  新华社南京9月13日电 题:从实验到实践,促样品变产品——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陆华东、陈席元

  “这款光学脑机接口装备可为脑卒中等疾病患者提供支持服务。”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展台前,工作人员的介绍引来大量观众驻足、拍照、问询,成为江苏推动产学研高质量合作对接的生动注脚。

  9月11日至12日,由江苏省科技厅主办、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举行。现场集中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41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3600多项,4000多家企业与专家学者、技术经理人、金融机构对接洽谈。13日起,在会前及现场对接基础上,160余名产业专家深入500多家企业实地考察,进一步专题推介、现场洽谈,为企业提供精准技术咨询服务。

  连续三年参会的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待发是大会的忠实“粉丝”,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介绍,前两次参会,公司不仅展示了系列创新产品、吸引了一批医疗机构下单,还获得了风投机构的青睐,让公司发展得到及时“浇灌”。

  在东南大学展区,一辆四轴八桨电动飞行汽车引人注目。“这是我们今年初试飞的第一代样车,第二代样车预计年底前发布。”来自该校殷国栋教授团队的邱春龙,硕士毕业后直接加入成果转化公司,负责整车设计与技术产业化。他告诉记者,全车飞控、电机、控制器等核心软硬件均产自东南大学孵化的8家企业,“出了学校西门就是我们几家企业,一个产业园内搞定全车部件。”

  “唯有与国家同频,才能找准创新坐标;唯有成果转化,才能释放科技最大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说。

  今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江苏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进一步联合推出政策指南和改革指引“两张清单”,符合条件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择优给予后补助、贴息等支持,打通以往产学研合作的“堵点”。

  为推动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赋能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大会设置了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专场、科技金融对接服务专场,现场发布一批惠企政策、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

  “两个专场活动,我们都派代表参加了,现场还签约成立了10亿元规模的投资基金。”淮安高新区人才科技局副局长洪健介绍,在江苏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下,当地正在帮助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联合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助力企业研发轮胎用高性能金属骨架材料。

  自2023年起,江苏已连续三年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畅通创新侧与产业端对接渠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两年多来,江苏已促成合作13000余项,投资额1260亿元,一批人才落户江苏,入选国家级人才数量占全国10%以上,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5000个,全国5933名专家教授到江苏企业任“科技副总”。

  “举办这一品牌活动,旨在搭建平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贯通,从实验到实践,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介绍,今年上半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9.2%,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1.8%。(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