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电厂 | 拼多多搭建舞台,为助农输送“新鲜血液”

IP属地 中国·北京 电厂 时间:2025-09-13 20:16:37


作者 商迪安

提起东非,你会想到什么?是广袤无际的草原、壮观的野生动物迁徙,还是那道素有“地球伤疤”之称的大裂谷,或者是在赤道附近屹立的雪山?

在迷人的自然风光之外,这里也与气候变化冲击、水媒病原体高发、抗生素滥用等关键词相连。而后者不仅关系到田野里的收成,还影响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一个例子是,东非禽类养殖市场可观,禽类的饮水安全却备受威胁。

一个名为“SafeSip”的研究团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探索出的“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安全用水痛点进行创新。试点期间,大幅降低了禽类的传染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为中小农户和大型养殖场的经营提供了有效保障,他们也因此获得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金奖。

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比赛,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浙江大学和拼多多共同主办,面向全球青年初创企业与农业技术创业者。2025年,该活动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创下历史新高。聚光灯下,获奖队伍收获了属于他们的鲜花与掌声,也有望在拼多多的资助下将现有成果规模化落地,进而真正解决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这已经是全球农创客大赛举办的第五届,当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在一份又一份参赛方案中得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借此一步步走上助农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登台,有人搭台;有人获得了展示才能的机会,有人选择成为连接器和放大器。


为比赛交卷,向未来承诺

2025年8月29日,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中国、泰国、哥伦比亚、匈牙利和美国的9个青年农创客团队,带着他们所主导的创新解决方案,齐聚杭州,在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的决赛现场展开激烈对决。

全球农创客大赛自2020年首次举办以来,其始终以发现、加速和推广以青年主导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数字解决方案为主旨,希望释放农业领域的创新潜力、推动农业粮食体系的创新、解决数字农业相关的挑战。

2025年的比赛主题是“利用新兴技术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通过线上初选,共有9支队伍从来自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独立申请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开启线下路演的角逐。

如果仔细观看这几个团队的路演PPT就会发现,他们都在关注气候韧性、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的提升。正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在演讲中所说:“气候变暖、资源减少以及脆弱的供应链等挑战,威胁着数百万小农户和农村社区的生计,而青年主导的创新方案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

以夺得金奖的SafeSip团队为例,其成员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他们的研究项目与各自的来处有关:聚焦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这七个东非国家的禽类饮水安全市场。

针对当地从小农户至大型鸡场均面临的气候变化冲击、水媒病原体高发、抗生素滥用等问题,SafeSip团队推出“肾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一站式方案。对日处理体量较小的小农户而言,只要插卡接入数字系统,即可实现检测与净化功能的“即用即付”;而基于实时回传和提前预警系统的平稳运行,30万升/小时的企业级养殖规模,同样不在话下。

试点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案的禽类水媒传染病感染率下降67%、死亡率下降58%,成效显著。成本投入层面,该团队负责人Faith Sebastian Kuya透露,该方案月订购价为6美元,小农户使用4.5个月就能回本。


这套兼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方案在大赛上收获高度认可,金奖的荣誉给了这个团队“巨大的信心和鼓励”。在颁奖典礼上,Faith Sebastian Kuya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和另外5名团队成员都对此感到意外和惊喜。而他们的年龄分布在25-35岁,如此年轻,充满潜力。

与他们相似,夺得银奖的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平均年龄甚至不足30岁。他们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收集、处理了20多万条猪养殖数据,设计研发的24小时不间断的AI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时捕捉猪的体温、采食、运动、社交等细微行为变化、判断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发热、咳嗽、跛行等异常并推送预警,“早发现、早干预”。


该团队负责人胡义勇介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劳动效率,目前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一年可养1万头猪,“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技术,让养猪工人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工作,受人尊重。”

除此之外,来自美国的PlantPulse Patch团队为温室番茄等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植物级早期预警系统”、帮助降低病虫害;来自泰国的RIFFAI x Enable Earth团队则结合卫星遥感与AI技术,达成对秸秆焚烧风险的预测和干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一步步构建出的解决方案不只是写给决赛的答卷,更是这些青年交给农业、未来的答案。


助力农业发展,先铺路搭桥

作为全球农创客大赛的主办方之一,一直以来,拼多多都与农业紧密相连:起家于农产品零售,逐步发展为以农副产品为鲜明特色的全品类综合性电商平台;既得益于农业的发展,也将农业视为长期核心战略,深入产业带、与农业共同成长。

4月初,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1000亿元助商惠农,构建高质量发展电商生态。该计划下的“多多好特产”专项,对水果、海鲜、水产、蔬菜、特色深加工产品等品类持续扶持,并深入全国农特产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定向扶持方案提升农特产品的上行规模和效率。于是,从海南陵水的荔枝到四川简阳的李子,再到浙江舟山的海鲜,以及重庆荣昌的卤鹅,销量均直线上升。

拼多多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受益于“多多好特产”的扶持,农产品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7%;平台农货商家数量加速提升,优质品种、新质商品等SKU增长54%。目前,“多多好特产”专项小组已先后深入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福建霞浦、山西运城、甘肃环县、广东茂名、辽宁大连、江西抚州等数百个农特产区,推出针对性的定制方案,推动当地产业增产、助力农民增收。

如果说以需求为基础重塑农产品流通链条、探索农货上行新模式,是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那么以全球农创客大赛为代表的技术扶持、资源聚合乃至平台搭建,则是在加码农研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一头一尾,背后都离不开拼多多对农业科技领域的长期投入。

具体到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认为,这远不止是一场比赛——首先,前沿技术与创新解决方案能够直接助力产业升级;其次,作为平台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与资源,有助于推动中国先进的农业解决方案“走出去”;另外,比赛的设置也指向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如何更好地服务数以亿计的小农户提供了启示。

在此过程中,兼具支持方与主办方的身份,拼多多深入参与其中,不只是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舞台,更携奖金帮助研究团队顺畅地启动创业项目,让技术从纸面落地、真正解决农业痛点。在本届大赛评委、筹备小组负责人、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看来,这必将为鼓励更多农村青年、妇女投身农业科创事业,构建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农业食物系统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态。


“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全球农业创新技术的‘创意库’;一个对接国际高端资源的‘连接器’;一个启迪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场’。”侯凯笛补充。

的确,更多“新鲜血液”由此被挖掘。当比赛成为舞台,一批又一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农业创业者、科研人员得以各显身手。事实上,除了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也通过持续支持“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主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项目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为助农铺路搭桥。

其中,“全国科技小院大赛”支持农学生深入乡村生产一线,开展农业技术与产品创新、乡村服务与环境治理、助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聚焦前沿农业科技,写就一幅智慧农业的美好蓝图。它们与全球农创客大赛一道,通过“数字+农业”的融合,为全乡村与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当然,从地方小范围试点到全球影响力突破,需要来自各方的共同努力。马文森的发言可以作为一个注脚,他对参赛团队表示:“今天,你们正站在一场革命的前沿。无论你们的解决方案是优化太阳能利用、促进市场准入、推进智慧畜牧监测,还是减少碳足迹,你们不仅仅是在推介一个项目,更是在为我们的星球划出一条生命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角色,在由传统农业走向智慧农业的道路上,总有人携手前行,旅程或许漫长,但并不孤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