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首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能大赛日前在上海收官,部分优秀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投资,推动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同时,大赛初步构建起“万人库、千人库、百人库”AI人才梯队,为国家电投数字化转型奠定根基。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该行动要求央企将人工智能作为“十五五”规划重点,通过产投结合扩大长期资本投入,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与初创企业。
此次国家电投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能竞赛,旨在挖掘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典型场景,遴选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培养一批既懂人工智能又懂行业场景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落地,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共设立“智能体应用”“Python建模应用”和“AI辅助内容创作”三大赛道,覆盖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其中智能体应用和Python建模应用赛道通过案例路演、专家质询与商业计划书评审等方式,全面考察项目的技术实现、业务价值与商业化潜力;AI辅助内容创作赛道则聚焦现场实操,考察选手运用AI工具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
最终,300余名选手走进决赛现场,通过项目展演的方式争夺奖项。在成果集市中,192个赛队聚焦“AI+电力营销”“AI+生产经营”“AI+工程建设”等六大方向,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优秀项目路演中,《储能AI现货交易技术》《复杂核电系统多智能体协同设计平台》等多个项目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并获创新投资。创新孵化意向书签订环节,《鉴风者风能资源智能评估平台》等优秀项目还与创新投资公司签署了孵化意向书,未来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推动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
“数字化建设是业务创新的引擎,是国家电投未来发展的‘必答题’。”颁奖仪式上,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丰表示,要以大赛为起点、以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翅膀,在技术迭代中重构认知,在认知变革中推动转型。国家电投党组将建立全过程跟踪机制,在技术攻关、资源协调、成果转化中为优秀成果提供全流程支持。
本次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能竞赛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工委主办,科数部协办,人才院(工匠学院)、创新投资、电投数科、上海核工院共同承办。竞赛系统构建了“万人参训、千人竞技、百人晋级”的赛训融合体系。经过激烈角逐,决赛中共有17个项目分别获金、银、铜奖,57人分别获个人一、二、三奖,12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原标题:《构建人才梯队,助力数字化转型,这场AI创新应用大赛在沪收官》
栏目编辑:杨硕 题图采访对象提供 采访对象提供
作者:新民晚报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