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真的公平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数字财经智库 时间:2025-09-14 16:11:11

我们都知道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就是你交的多,交的时间长,到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就多。很多人都认可这个规则,毕竟我退休前付出了那么多,养老金高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真的公平吗?我们从缴费层面来看,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就是体制内人员,这些人是怎么缴费的呢?基本上都是按顶格交,不少单位还有养老,医疗方面的补贴。别看工资只有四五千,每个社保都能交一两千。

有人可能会说那这缴费压力太大了吧?啥压力啊,2014年之前他们一分钱都不用出,有大家长帮他们承担。真正开始和企业职工一样缴费,还是从2024年10月完成并轨之后才开始的。



即便是并轨之后要自己出钱缴费了,那很多单位也是涨了一波工资的,这等于是没有增加什么缴费压力。

缴费压力小,缴费时长也不用担心。铁饭碗是真的铁,一些单位的员工不去上班,失联很久了,单位竟然花钱登报喊这些人去上班。要是在民营企业,旷工三天,就让你卷铺盖走人了。



所以,体制内基本上不用担心会失业,缴费三四十年,毫无压力。这缴费时长,体制外有多少人能比?

再看看体制外的人群,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是按实际工资给员工交社保,而是按最低标准来交。比如你工资5000元,当地缴费基数下限是4200元,企业就按4200元的标准来交,而不是5000元。

当然,最难的还是这两类人群,一类是企业的低收入人群,另一类是灵活就业人员。

前段时间发生的强制社保风波,还记得吗?为什么争议这么大?因为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很大。他们不是不想交社保,而是真的交不起。



很多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比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还低,过去几年,社保缴费基数持续上涨,缴费基数下限最高的上海都超过了7000元,中小城市普遍都要三四千元,每个月的社保费用都要四五百元。

但是很多人的收入可能就两三千元,光是社保费用可能就花掉了每个月收入的20%,甚至更多,确实交不起。

更难的是灵活就业人员,没有企业帮忙一起交,所有的费用都要个人承担。现在按照缴费基数下限来交,最低的地方,每个月的养老缴费都要七八百元了,这还没算医保费用。

灵活就业人员,说白了就是一群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差不多,但他们的缴费压力却是最大的。



所以,这两类人要么交的很少,要么直接不交了,缴费还断断续续,艰难达到最低15年缴费年限,以后是20年。

说白了,从缴费层面来看,大家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有人可能会说你工作不稳定,收入低,不能怪别人啊。如果我有大家长帮衬,一辈子不失业,那我也没什么话说。

所以,想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更公平,就应该给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员多一点兜底,比如降低缴费标准,增加一些补贴等等,你说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