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2025年9月14日至16日,以“AI领航 畅想湘江”为主题的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9月15日下午,“AI+文化”分论坛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举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AI技术激活文化遗产、赋能文化出海、培育新型业态,吸引了“政产学研”各界精英齐聚。
长沙“AI+文化”多领域成果闪耀分论坛
2025年,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构产业生态,从内容生产到用户体验,技术变革与产业融合成为核心议题,成为论坛上多位参会嘉宾分享的焦点。分论坛上,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芒果数智、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阶跃星辰、中影年年、万兴科技、京东方艺云科技、中广天择8家行业及企业代表进行了主题演讲。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副秘书长燕兴表示,菁彩Vivid(HDR Vivid/Audio Vivid)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湖南凭借全球技术标准领先的“真4K”超高清技术指标,结合国内AIGC技术企业优势,将实现“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致力于成为全球音视频产业高地。
万兴科技线下营销中心总经理唐芳鑫展示了“万新天幕2.0”——这款以技术为核心支撑的一站式数字内容创作平台,将开启“全民众创模式”,为大众参与内容创作提供全新路径。
“打开年轮AI小程序,通过镜头分配、文生图、图生视频等步骤,只需花费30多秒,就能参与首部由万人共创的名著作品《AI三国》。”活动现场,中影年年联合创始人、橙煌映画总经理苑朋飞介绍了中影年年首创的,漫短剧AI自动生成平台“年轮”,为专业用户和小白工作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新生产范式,实现完成生态模式,从用户量、内容、需求同步生长。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主任涂永峰介绍了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影视创作、译制与分发上的探索实践,展示了人工智能重构影视制作产业的新图景。其中实验室与园区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建了全国首个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通过AI赋能,大幅提升翻译与配音效率,推动短剧内容加速“出海”。
阶跃星辰联合创始人李璟在论坛现场展示多模态“卷王”,解锁终端Agent应用的N种可能,让人可以提前见到未来的模样。中广天择数智中心总经理童娜分享了深入研发生产各垂类多场景的“以人为主”的精品数据集的实践和思考,数据驱动AI从生产工具进化成有温度的协作伙伴,对人类从行为模仿到价值对齐的探索。
技术赋能的另一个典型场景是文化旅游。“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速应用,数字化已成为文旅项目创新产品、优化体验的关键。通过AI智能体的赋能,文旅消费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项军表示。
“AI、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文物数字化与传统IP转化成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的关键。”芒果数智总经理方菲介绍,“山海”APP依托文博垂类大模型与AIGC创作工具,以超大规模文物数据采集为基础,系统搭建海量文物数据资源库,助力创作者与社区达成共生共赢。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长沙“AI+文化”产业崛起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始终将文化与科技融合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与必答题,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资源导入、科技成果转化与全员研究落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标志性创新产品。
目前,长沙拥有文化和科技融合国家部委创新平台7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4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融合效益日益凸显。2024年5月,长沙凭借丰富的音视频等行业数据资源、优质的高校科研人才资源以及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成功入选承担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七大城市之一。
围绕“AI+文化”产业发展,长沙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数字长沙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6)》明确提出要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关于推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若干政策(试行)》则从产业培育、要素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
以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为主阵地,长沙在影视制作、数字文博、数字出版、数字创意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成功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随着华为、网易、迅雷等头部企业相继落地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这里上下游企业聚集,动漫游戏、数字文博、数字文旅、微短剧等一大批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目前,园区已构建起从内容创作、智能审核到精准分发的全链路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为技术迭代与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实践空间。”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