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最近在筹备9月20日的上海线下会,所以我和很多粉丝朋友们都有沟通, 发现大家当下普遍开始有了存款搬家的心态。
就是你们中很多人还在对市场迷茫时。
而另外一部分人已经逐渐乐观起来,不仅仅对债券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在对股票市场表现出持续的看好。
你们知道,债券市场近期的表现已经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基本面,价格甚至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调整。
很多人出现了亏损。
而还没有亏损的人也在担心,过往累计的利润可能在进一步调整过程中全部再还给市场。
大家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的事,是全球资本已经对这个位置的债券市场蠢蠢欲动,随时发生一轮大反攻。
安联全球投资、联博投资、安本投资等国际巨头,都在考虑准备进场抄底。
比如安联投资,
安联投资在全球管理资产超6000亿美元;而整个安联系资管(兄弟部门)在全球管理资产规模超1.2万亿美元,在整个保险系资管公司中排名第一。
妥妥的金融巨无霸。
他们公开表示,已经在增持中国债券,特别是那些对利率敏感的债券 。
大白话就是增持了国债。
原因不复杂。
安联投资固定收益部副首席投资官曾燕表示,随着疲软的经济数据显现,以及前期出口带来的暂时提振作用逐渐消退,可能需要进一步放松政策。
这意思是,安联预期中国会进一步放松国内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
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压低收益率,推升债券价格上涨。
虽然整个债券市场近期由于国债加税、 共同基金费用 调整、 中国股市大涨等因素导致价格持续低迷。
但是,这些因素在国债价格低估面前都不值一提。
特别是,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一度接近1.9%,整个债券市场的性价比已经凸显得非常明显。
数据wind
所以 ,联博资本 上个月已经把债券市场的评级逐渐从中性调整为增持,理由是银行间的流动性非常充沛。
所以, 安本投资 认为,就国债目前的价格水平而言,抛售已经超越了基本面, 当前10年期债券收益率颇具吸引力 。
另外,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在9月12日国债出现恐慌性抛售时,我和行业内机构进行交流时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
第一个,当下抛售的主力是银行资管、银行理财子,说白了就是散户。
第二个,当下除了外资机构在看好国债之外,内资机构也在看多国债。
国内保险机构、FOF机构逆势买入全类型的固收+产品,通过这种方式进场配置以国债为核心的一篮子债券产品。
他们的原因非常粗暴, 国内保险现在的预定利率普遍在1.5%左右了,而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已经突破2.0%。
这完全能够覆盖掉保费持有人的利息了,就是无风险地套利。
而且,你们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也在小作文央妈可能会下场买国债了,以此来压低国家发债成本。
结论就是债券市场的牛市趋势可能调整过后,继续昂首向上!
你们肯定很好奇,股市又是啥情况呢?
股市原本应该是和债市呈现跷跷板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时间段里,股市和债市会呈现股债双牛的景象。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就像有时候市场也会出现股债双杀,没什么可诧异的。
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利率太低了。
这个低的程度别说我们许许多多的粉丝朋友们已经受不了;就连我们的许多金融机构也都受不了了。
整个市场甚至已经出现了保险公司增持保险公司的特别现象。
据 证券时报 报道,
8月28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合计增持中国太保H股1072.02万股,每股均价35.6922港元。此次投资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数量达到2.23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02%。
另外, 8月28日,平安人寿耗资超1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每股均价约23.55港元。增持后,中国平安合计持有中国人寿H股达6.19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32%。
关键是,这一操作, 距离 中国平安 此前突破5% 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的 举牌线 均 不到1个月。
可见资金的饥渴程度,可见整个市场的资产荒程度!
本质是因为,市场的流动性太高,且资金成本太低。
你们也知道香港股的分红率还是很高的,比如中国人寿H股的股息率就超过了5%。
而 保险 企业和银行企业同 属于“红利”范畴 , 所以再举牌完了银行企业后,捎带着开始举牌保险并不奇怪。
你们知道大资金求稳、机构资金求安全,所以在低利率环境首选高分红。 但是,你们也应该知道有些路子野的资金求的是刺激,求的是押注10个里跑出来一个大涨就ok的逻辑。
所以,市场里另一股资金在干嘛?
疯狂押注科技!
只要,跑出来一个就能够覆盖所有的摩擦成本了!
我们之前很早就在线下会、在私域里给大家分享过PCB行业的逻辑、分享过AI服务器的逻辑,也分享过芯片的逻辑。
这些都是基于在资金利率走低、在东西大国博弈的趋势下,各方力量都会大力发展科技的逻辑。
事实上,证明这些都是对的。
那么,将来的风口会是什么呢?
我们依然认为,全球资金利率走低趋势不改,市场会越来越多地押注科技,只是会在行业里发生轮动。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科技企业自身也在利用低利率扩大资本开支,提升核心竞争力。
你们应该明白,这些科技企业的上下游生态都将产生巨大机会。
数据腾讯新闻
一些企业显然已经在发力了。
比如,阿里巴巴拟发行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债券,筹资31.7亿美元。
资金里约80%将被分配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包括扩大数据中心、升级技术及优化服务以满足增长需求。其余20%将用于拓展国际商业营运,重点进行营运投资以提升公司市场地位与效率。
紧接着, 百度、腾讯及美团也先后传出 要 发债 押注AI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你们看到了阿里巴巴搞自己的芯片,搞自己的大模型,搞自己的AI,搞自己的外卖 , 都有了底气。
阿里巴巴资本市场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成为当下香港市场里、科技股里的中流砥柱。
这些有目共睹!
你们可以思考下,接下来,阿里系的整个生态企业是不是都有机会迎来困境反转?如果你们关心市场,就会发现资金已经在抢跑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市场利率越来越低,稳健的资金已经开始持续配置国债,以及股市里的分红企业;而激进的资金则开始持续在科技板块里来回猎食。
而,这就是股债双牛的底层逻辑!
我 当然也 会在 上海线下会 分享一些自己对资产配置的 更多 思考,不局限于上述文章提到的干货内容,为了不被限流,就不展开提了。
你们如果对资产配置感兴趣,对我在9月20日的上海线下会感兴趣,我都可以给你答疑解惑,因为我有很多的实操案例可以给你分享。
欢迎你们咨询,限时Free,下方扫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