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广发银行遭重罚6670万元:贷款票据业务管理不审慎暴露内控漏洞

IP属地 中国·北京 经理人杂志 时间:2025-09-16 10:34:17



金融监管持续从严的背景下,又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领到大额罚单。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票据、保理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规问题,被监管部门处以6670万元罚款的严厉处罚。同时,该行相关责任人员李工凡、陈卉也被处以警告并合计罚款10万元。



这一处罚决定再次凸显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的严格要求,也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的内控缺失问题。

业务管理不审慎6670万元罚单背后的违规全景

此次广发银行领受到的6670万元罚单,在银行业2023年以来的行政处罚中属于较高金额。从处罚事由看,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

首先是贷款业务违规

近年来,监管部门针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检查重点已从传统的"三查"不到位(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扩展到更细致的资金流向监控、授信集中度管理等方面。广发银行此次被罚,可能涉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标、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禁止性领域等问题。

其次是票据业务管理缺陷

票据业务因其兼具支付结算和融资功能,一直是银行合规风险高发区。常见违规情形包括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滚动开票虚增存款、与票据中介不当合作等。这些违规行为往往掩盖了银行的真实资产质量。

第三是保理业务操作不规范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保理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但部分银行存在应收账款确权不严、重复融资、资金挪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经济增长承压期更容易转化为实际风险。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也被列入处罚事由。这反映出银行业在满足日益复杂的监管统计要求方面仍存在不足,可能导致监管无法准确评估机构风险状况。

责任追究到人两名高管被警告并处罚

与机构处罚同步,广发银行李工凡、陈卉两位责任人员也被处以警告和合计10万元罚款。这种"双罚制"体现了近年来金融监管的明确导向——不仅要处罚违规机构,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

从公开信息推断,这两位人员可能分别负责广发银行的业务经营条线和风险管理/合规条线。对个人的处罚表明,监管部门认定相关违规行为并非单纯的制度执行问题,而是与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存在直接关联。

金融从业人员需要清醒认识到,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等规定的深入实施,监管对个人的责任追究将愈发严格。此次处罚再次敲响警钟:银行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切实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否则不仅可能面临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取消任职资格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行业警示严监管常态下的银行内控升级

广发银行此次大额罚单并非孤立事件。2023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因类似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显示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务合规性的检查力度持续加大。这次处罚给银行业带来多重启示:

首先,传统信贷业务仍是合规重点

尽管近年来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但存贷款等传统业务仍是最主要的违规高发区。银行需要重建从客户准入到贷后管理的全流程监控体系,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的实质性核查。

其次,数据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反映出部分银行在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随着EAST系统检查日益精细化,银行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监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合规必须落实到人

此次对个人的处罚表明,仅靠制度和流程建设不足以防范合规风险。银行需要将合规责任明确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并通过考核问责机制确保执行效果。

对于广发银行而言,此次处罚既是惩戒也是转型契机。该行需要以整改为契机,全面梳理业务制度和流程,特别要强化对重点业务、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同时,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将合规要求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广发银行的案例警示全行业:业务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合规为代价,只有坚持审慎经营、合规为先,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类似的严格处罚将成为常态,商业银行唯有构建起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内控体系,才能在严监管环境下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