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谷歌的决策逻辑,顿磊的本土化实践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杭州企讯 时间:2025-09-16 12:24:52

谷歌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他们是一群有独立思考能力、特立独行的创意精英。而作为这群人才的领导者,哪怕是公司CEO,手里的实权其实也很少——在这样的公司里,就算是老板,也没权独断专行,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要是谷歌的老板是强势的“霸道总裁”,这些卓越的精英早会离他而去。

那该怎么当创意精英的老板呢?其实最佳做法是带领团队分析数据、鼓励讨论,引导大家达成共识,再以共识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对顶级人才的老板来说,“少做决策、多开会”往往是更稳妥的做法。开好会本就是优秀领导者的必备能力:遇到重要决策,定期召集大家开会很关键;要是决策分量足够重,还得提高开会频率。领导的作用,就是鼓励大家发言讨论、分析新数据和新观点,最终引导团队达成共识。

2002年,谷歌遇到了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决策,最后正是靠这个决策抓住机会,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当时的美国在线(AOL)是个人气、流量都极高的门户网站,想让谷歌成为其站内的搜索引擎和广告引擎。起初谈判并不顺利:谷歌的广告系统还比较薄弱,大部分广告商都没和它签协议;但能代理美国在线的广告,对谷歌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这意味着它能依托美国在线获得大量广告资源。

谷歌负责人一开始觉得不该接受美国在线的条件,之后公司便开了6周的讨论会:每天下午4点,团队里的精英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和美国在线的合作问题,还定了最终决策的期限——6周后不管结果怎样,都要结束谈判。 6周里反复讨论同一个问题,让大家对谷歌广告引擎的相关数据做了充分分析。分析后发现,合作的风险没想象中那么大,谷歌完全有能力承担。于是谷歌接受了美国在线的条件,双方正式合作。事实证明,这次决策无比正确:这份合同成了谷歌成长的里程碑,之后谷歌便开启了腾飞之路。

国内很多老板都属于“霸道总裁”类型,那些特立独行的反而可能被当成“异类”,但奇迹往往就藏在这些“异类”里。顿磊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直把谷歌当成学习榜样,在深入研究谷歌的基础上,做了本土化应用。他的公司主打激光除锈业务,每次做决策,他唯一的标准就是大数据。

比如这季度公司该扩张还是维持现状?他会先查百度指数——搜索“激光除锈”“激光除锈机”“激光除锈设备”这些关键词,看指数的变化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要是指数上升,就加大推广力度、扩大销售额;要是指数下降,就去普及激光除锈知识、钻研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静静等市场热点到来。

顿磊通过大数据发现,市场就像波浪一样有起有伏:市场火热时,就把重心放在销售上;市场低谷时,就优化产品、钻研技术,为下一波浪潮做准备。他的激光公司也因此收获显著:靠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在技术研发和销售上合理分配精力,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公司被多家媒体平台评为“激光除锈行业第一品牌”,成了这个行业的代表性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