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鹰的轰鸣划破春城晨雾,当航空蓝倒映在伊通河水面,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的大幕即将于9月19日拉开。
在城市的记忆深处,长春航空展已成为闪耀的坐标。
自2019年首办至今,长春航空展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在时间的滋养下,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回望最初的篇章,长春航空展上参展机型尚显单薄,观展人群多是航空爱好者“小众狂欢”,但那份对蓝天的向往,却在春城悄然生长。
如今,200余家参展单位涵盖航空全产业链,从“歼-20”的锋芒初露,到航空发动机的“心脏跳动”;从退役经典装备的岁月沉淀,到无人智能装备的未来探索,展品谱系不断丰富,勾勒出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壮阔轨迹。
每一届展会的规模扩容,都像是一次航空实力的“年轮记录”,见证着我国国防科技与航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于长春而言,航空展是重塑城市格局的“设计师”,让春城的“西部崛起”,从愿景变为生动实践。长春航空展不再是“临时搭台的盛会”,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文化符号。
“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着眼于长春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城市西部区域振兴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正如2025年长春航空展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的信息,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建设,其背后蕴含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考量与民生温度,彰显着长春推动航空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坚定决心。
随着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建设推进,一批航空装备制造、航空服务、文旅文创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长春西部。未来,这里将形成以航空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城市“西翼”成为长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不仅如此,这里还将成为航空主题研学的重要基地。孩子们在这里参与航空科普课程,近距离接触航空装备,在心中种下“蓝天梦想”的种子;对于航空爱好者而言,常态化的航空展览、专业的航空讲座,将满足他们对航空文化的探索需求。“它既属于每一位长春人,也属于所有热爱航空、向往蓝天的人。”长春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于吉林而言,航空展是激活产业动能的“强引擎”,让“航空梦”从蓝图落地为现实图景。
如今,以航空展为纽带,我省已构建起从“天上”到“地上”的全链条航空产业生态。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如同镶嵌在苍穹的“吉林眼睛”,百余颗在轨卫星织就国际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网,从监测黑土地肥力变化到追踪城市交通脉络,从助力森林防火预警到服务全球农业估产,将“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生福祉”。
航空展如同一个“产业磁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吉林从“航空产业参与者”向“区域产业引领者”跨越,让“蓝天经济”成为东北振兴的新增长极。
——于精神传承而言,航空展是培育文化根脉的“播种机”,让“航空情怀”融入长春的城市基因。
装备与规模是航空展的“筋骨”,那浸润其中的精神传承,便是它的“灵魂”。
每一届展会上,空军“八一”“红鹰”“天之翼”表演队的空中芭蕾,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空军精神的诠释;大家可以现场触摸战机、聆听飞行员故事,感受“大国重器”的力量;退役战机旁驻足的老兵,向孩子讲述过去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两代人之间传递;模拟飞行体验区里,孩子们紧握操纵杆的眼神,藏着未来航空人的无限可能……
航空展早已超越“观展”的范畴,成为一堂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一场全民参与的航空科普盛宴,让“航空梦”从少数人的追求,变为无数人心中的向往。
如今的长春,街头巷尾的航空主题涂鸦、校园里的航空科普社团、社区里的“蓝天讲堂”,早已成为城市生活的寻常风景。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注定是一场“超越过往”的盛会——规模最大、内容最多、体验最新,预计单日18万人次的接待量,将再次刷新人们对“航空热”的认知。
当战鹰再次掠过长春的天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飞行表演,更是我省以航空为笔,在新时代画卷上绘就的产业强、城市美、文化兴的崭新苍穹。
彩练新闻
作者:祖维晨 邱国强
责编:金馨鑫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