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2025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展示|无人机装上“最强大脑”,实现工程安全质量全周期监管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现代快报 时间:2025-09-16 20:25:03

无人机搭载低空机载AIoT终端系统,便装上了“最强大脑”,实现对工地的智慧监管。9月16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数据局、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共同主办的2025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宣传展示活动举行,首站走进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智慧工程监管低空机载AIoT终端系统”,获评“2025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十佳案例”,该系统将无人机遥感、低空数字孪生、AI识别与机载边缘算力深度融合,构建了“空—地—端”一体化监管网络,让工程监管更聪明。



传统工程项目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而在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的展示厅,无人机搭载“智慧工程监管低空机载AIoT终端系统”,实现无人监理、远程监管。只见工作人员远程操控,无人机缓缓升空,装上“最强大脑”的无人机可对不穿反光背心、不戴安全帽、吸烟等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自动识别,并启动报警和喊话功能,实时杜绝违规行为发生。“传统无人机巡查,只能把采集到的信息上传云端,之后进行处理。无人机装上我们研发的系统,便可以对工程实时监管。尤其是到了没有网络的偏远区域,依然可以使用。”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低空经济负责人颜晓杰表示。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这是如何做到的呢?颜晓杰介绍,通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与倾斜摄影设备,构建工程的四维数字孪生模型,就可以远程对工程进展以及工程质量进行监管。


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亓清华表示,系统核心亮点是“看得准、审得明、管得稳”,已在“东数西算”“西电东送”等战略工程落地,形成标准流程,大幅压缩沟通与复检时间,推动工程项目从“事后验收”转向“事中预判”。

谈及未来发展,亓清华表示将从三方面将智能化做深做透。首先是把模型“训得更懂行业”,持续扩充跨运营商、跨专业的规范知识图谱,强化RAG与多智能体协同,使系统从“能查会审”进化为“能诊断、可决策、可评估”,实现监测—诊断—处置—评估的自治闭环。其次是把能力“装进更多场景”,以“低空+AIoT+数字孪生”底座向电力、公铁、市政等行业复制,形成数据、模型与算力的多行业复用,构建区域级、行业级数字监管能力。

第三是把算力“搬到更靠近现场”,继续做轻量模型和云边协同,把关键算法下沉到机载终端与边缘节点,在弱网、断网、极端气候下保持稳定识别与决策。并进行强化数据确权、隐私计算与可信存证,构建“可审核、可追溯、可量化”的合规框架,“同时我们也愿意把沉淀的方法论固化为可共享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工程项目的数字监管新范式。”

亓清华表示,面向城市安全韧性,将“高层建筑体检”纳入重点方向,以红外热成像,电磁雷达,低空导航,AI识别的路径,对外立面空鼓、裂缝、渗漏、霉斑及附属物风险进行快速普查与分级评估,识别率可达90%,实现“扫描即所得、即时出报告”,显著降低高空作业风险与城市安全隐患。

据悉,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来自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将先后走进南京、无锡、常州、南通、盐城等地一线,集中探访江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生动实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赵丹丹 文/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