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太二酸菜鱼,你脑海里翻滚出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是社交媒体里的网红顶流,还是线下排队两小时、四人以上不接待,亦或是不拼桌、不加位、起初喊着不外卖的独特店规。
而如今,酸菜鱼是否为预制菜成为悬在太二头上的一朵疑云,不少网友认为从下单到上鱼仅6分钟,还有人表示太二门店7分钟上齐3道菜,说好的“活鱼现杀”为虚假宣传。
图源:微博@九派新闻
有了西贝的前车之鉴,太二自然不敢怠慢,据澎湃新闻,太二方面回应称,全新的鲜活门店自今年3月正式推出,于二季度向全国逐步铺推,目前有68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150家门店调改,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
但被贴上“预制菜”标签的太二酸菜鱼,一年来关店65家,收入利润断崖式下跌,曾经桀骜不驯的太二开始向现实低头。
预制菜,成了当下餐饮品牌避之不及的梦魇。
倒不是说预制菜代表着餐品有问题,二者划不了等号,而是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一旦染上预制菜争议,消费者在心里就打了个叉。
太二酸菜鱼就是如此,恰逢西贝本次的预制菜事件,被推到了台前。
在太二用餐的一大体验就是上餐速度,什么6分钟“招牌鲈鱼酸菜鱼”就已上菜,“菜花炒肉”更是仅用时四分钟左右,这种情况很难不让怀疑是预制的。
要知道太二的崛起优势很简单:就是将酸菜鱼这个品类做到极致。
核心品类惹上信任危机对于餐饮品牌是灭顶之灾,但太二长期声称自己是“活鱼现做”,否认使用预制菜。
图源:微博@太二酸菜鱼
不过据相关行业人士透露以及相关行业报告显示,太二酸菜鱼大部分菜品通过集采的方式进行统一的供应管理,通过多地的中央厨房进行加工,包括鱼片、酸菜、调味品等都是提前准备的原材料,门店只需进行简单烹饪。
这也与不少门店店长的采访介绍相一致,还有门店采用明档厨房设计,欢迎顾客到店参观并进行监督。
而前文提到的鲜活门店,在大众点评等软件上带有“鲜活升级”的标识,这类门店店长表示:
门店每天早上会有活鱼配送到位,早上会开展放血、杀鱼、腌制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同时会依据店内人流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在下午再次杀鱼,通常会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杀鱼。并非等客人点单后才杀鱼,因为杀完鱼后还需经历腌制等流程,耗时约40到50分钟,若等客人点单后再杀鱼,时间上来不及上菜。
预料之内,情理之中,毕竟餐饮品牌都绕不过去效率这个坎。
但消费者在意的是预制菜的定义边界,以及明知预制菜却不明确标出,没有完善的分类准则。
当然还有个致命问题,如果要花一百多在餐厅吃一条“预制鱼”,还不如在超市买盒装的零售酸菜鱼预制菜,至少价格便宜的多。
酸菜鱼的起源向来没有统一说法,但所有故事的核心,都离不开鱼与酸菜这对味觉搭档的奇妙碰撞,正是这两种食材的相遇,埋下了日后风靡全国的伏笔。
上世纪 90 年代初,酸菜鱼先在川渝地界凭借酸辣鲜醇的独特风味走红,成了重庆江湖菜里的标志性菜品。各地厨师敏锐抓住这股热度,顺势将这道地方美味推向全国,凭借一口直击味蕾的酸辣,很快就俘获了不同地域食客的喜好,让 “吃鱼就点酸菜鱼” 成了不少人的用餐习惯。
随着时间推移,爱吃的人们不再满足于酸菜鱼的单一形态,有人嫌辣度不够,有人想尝鲜不同口感。嗅觉灵敏的创业者捕捉到这一需求变化,不再把酸菜鱼只当一道菜,而是慢慢将其培育成了一条独立的餐饮赛道,让原本的 “单点爆款” 有了规模化发展的可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的预测数据,2018至2024年期间,中国酸菜鱼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 33.7%;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800 亿元,足见其背后的消费潜力。
在这片火热的市场里,太二、鱼你在一起、渝是乎等连锁品牌顺势崛起,成了赛道里的代表性玩家。
实事求是的讲,太二凭借在口味菜品、营销管理这一块的突破,一度跑到了行业前列。
首先就是放大酸菜鱼特色,对比同行开始研究各类鱼的做法,太二反而返璞归真,捡起了酸菜鱼这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特色。
图源:微博@太二酸菜鱼
在酸菜鱼几乎被中老年食客包围时,太二直接从二次元文化入手,开创了自成一派的“二文化”,成功让年轻消费者注意到了酸菜鱼。
走进太二门店,各种“二元素”扑面而来,如IP形象“小二哥”和“二老板”,放低姿态和消费者打成一片,再加上奇葩的用餐制度,不仅降低了成本,提到了运营标准化流量,还进一步将“二文化”发扬光大。
但一切外在因素只是第一步,回归产品力才是餐饮胜负手的关键,这同样也是太二最饱受质疑的地方。
有关预制菜质疑,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太二酸菜鱼身上了。
在过去几年预制菜风波发酵的那段日子,太二就被消费者质疑是预制菜,原因很简单,在酸菜鱼“快餐化”的趋势下,没有品牌能够独善其身。
尤其在餐饮大环境越来越不景气的大前提下,消费者开始挠头,吃一顿酸菜鱼,要不要花个上百块,还得花时间大排长龙。
数据不会说谎,8月22日,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核心业务太二下滑显著:过去一年门店减少48 家(自营从 612 家降至 547 家,减 65 家);收入19.49亿元,同比降13.3%(跌幅超集团整体);其收入占集团总收入比例,也从2024年同期的73.4%降至 70.8%。
眼看着自己要被拍在沙滩上,太二近年来采取过一些自救措施,如“违背祖训”开设外卖业务,在北上广深多个城市开设了品牌卫星店。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还有前文提到的“鲜活概念店”,从“酸菜比鱼好吃”转向“够鲜活,才太二”,标志着品牌叙事从故事营销向产品品质的根本性转向。
同时增设5-6人桌,打破“四人以上不接待”的铁律,主动拥抱家庭客群,同时引入现炒热菜和火锅板块,构建轻正餐场景。
还有关键一招——摆脱酸菜鱼依赖,构建“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核心品类,大大拓宽自己的经营可能性,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但如今的预制菜争议无疑又给太二当头一棒,也意味着留给太二的转型时间不多了,当然了,到了悬崖边这个份上,太二也多了破釜沉舟的底气。
预制菜也很可能是重新打响知名度的一个机会,前提是能真正完成革新转变。
太二酸菜鱼的兴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凭借酸菜鱼差异化,顺势而为成为了网红品牌。
只是,网红的光环终会褪去。当赛道同质化加剧、消费者新鲜感消退,或品质根基跟不上扩张脚步,不久的某一天便可能因 “失势” 陷入增长困。
如何把流量红利沉淀为长久的品牌壁垒,才是太二突围后更需警惕的考题。(李东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