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净利下滑 汇添富、华泰柏瑞“反击”在路上

IP属地 中国·北京 铑财 时间:2025-09-17 18:31:25

独立 稀缺 穿透





知耻后勇、百炼成钢!

作者:古道

编辑:张戈

风品:梦琪

铑财——铑财研究院

大市场酝酿大变革,挑战无限、机遇亦无限。

2025开年以来,公募基金业竞争格局加速分化。一方面规模稳步扩展,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国内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35.08万亿元,首破35万亿元大关。尤其ETF基金,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带动下,正成为各路资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截至2025年9月15日,ETF基金总数达1293只、总资产净值5.24万亿元,同比增长49.71%。

9月5日,证监会就修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工作全面启动。

业内人士指出,改革红利,产品创新、技术迭代和投资需求升温,多重因素促成了当前的市场崛起,也加剧了赛道格局洗牌,公募业面临战略与业务模式重塑,如何适应迎合这些新变是一道严肃考题,部分头部公司业绩承压就是一个警示。

据澎湃新闻统计,在已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的头部公募机构中,汇添富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净利出现较明显下滑,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汇添富2025上半年净利4.80亿元,同比下滑30.43%,营收23.41亿元,同比增长5.33%。华泰柏瑞则营利双降,净利从去年同期的3.20亿元滑至2.04亿元,降幅达36.16%。

业绩是企业一张体检表。当行业转向投研信任驱动时,两企上述波动所谓何故、映射了哪些挑战,又给行业带来什么启示呢?

1

重振权益荣耀

警惕规模结构失衡

LAOCAI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12日,汇添富基金总规模9925.69亿元,较2025年初的8896.17亿元,有一定增幅。

然从具体结构分析,手续费与佣金规模偏高,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规模承压。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票型基金总规模176.29亿元,较2025年初的191.89亿元不增反降。

混合型基金方面,截至2025年8月5日为1396.28亿元,较2025年初的1340.38亿元,基本停滞。这在A股赚钱效应浓郁背景下,自然不是业绩加分项。

回溯2020年至2021年牛市期间,汇添富曾凭借“选股专家”的品牌定位密集发行权益类产品,规模快速扩张。可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医药、新能源等赛道出现明显回调,相关产品业绩低迷,继而侵蚀了专家形象。

以股票型基金为例,规模从2020年末的392.19亿元降至2025上半年的176.29亿元,同期,混合型基金从3662.94亿元跌至1340.38亿元。作为传统权益大厂,上述缩水显得有些扎眼。

聚焦火热的ETF赛道,截至2025年9月10日,公司规模为1697.28亿元,较2025年初的1321.81亿元有所提升。然与行业整体增速、头部体量相比仍有待提升。

2024年9月,市场ETF规模破3万亿元,2025年4月站上4万亿元,8月26日破5万亿元大关,显示出极强增长动能。水宽鱼大,头部公司持续领跑。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10日,华夏基金以8231.10亿元的ETF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易方达基金也达到7868.14亿元。

追其原因,汇添富产品线仍主要依赖传统宽基指数ETF,在创新类、行业主题型等差异化产品布局上有些滞后。此消彼长间,需防范市场影响力被削弱。以2025上半年为例,新发基金中除“汇添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达33.85亿元外,多数产品规模不足10亿元。

另一厢,截至2025年6月30日,汇添富货币基金规模已达4458.61亿元。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汇添富基金目前面临从“选股专家”单一优势,向“多元化、工具化资产管理者”转型的挑战。产品线存在对传统宽基ETF依赖较多,而创新及行业主题ETF竞争力有待加强的情况。若主动权益和ETF业务不能有效突破,过度依赖货币基金可能让公司规模结构失衡,有从全能型资管向“货币通道”滑落的风险。

2

换帅换将

系统锤炼风控底盘

LAOCAI

较劲时刻,考验团队破局驾驭能力。

5月24日,汇添富公告称,郑磊不再担任“汇添富创新医药”的基金经理,由张韡接任。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郑磊在汇添富基金共管理5只产品,总规模达117.20亿元;相比之下,张韡同期管理的5只产品总规模为96.82亿元。

提起郑磊,称得上汇添富医药投资领域的“门面”,2018年8月开始任“汇添富创新医药”基金经理,其离任标志着一个产品周期的结束,也反映出公司正试图通过人事调整重塑业绩表现。

相比郑磊,1988年出生的张韡尽管年轻,却是汇添富近年来收益率突出的基金经理之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上半年收益率达86.48%,位列全市场第1。同时,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也以57.95%的回报率跻身行业前20。

7月15日,汇添富基金公告称,因董事会换届,任职十年的董事长李文离任,由大股东东方证券副董事长鲁伟铭接棒。后者拥有超30年证券从业经历,在东方证券工作27年。

公开资料显示,李文是汇添富基金的创始元老之一,2004年受东方证券委派参与汇添富基金的筹建工作,负责公司合规风控与内部治理体系建设。2015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

而就在上述换帅公告前两天,即7月13日,上海证监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汇添富基金员工夏某婕因“使用他人账户炒股且未申报”被罚3万元。涉及金额不大,却需防范唤起市场对2009年苏竞“老鼠仓”案的记忆——该案非法获利3602万元,一度在业内引发较大反响。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不过在强监管、强合规的当下,夯实风控品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事件虽相隔十多年,折射的员工行为监控、账户申报机制等基础环节疏漏仍值汇添富警惕。想要来一场业绩翻身仗,除了优化产品结构、补齐ETF等短板,投资者信任、经营理念的革新重塑更是根本。 唯有经历一番系统锤炼,才能真正黏住市场、守好“代客理财”初心。

3

迎战降费潮

ETF“大厂”短板知多少

LAOCAI

幸福总是相似的,烦恼却各不相同。

相比汇添富基金的ETF短板,作为ETF“大厂”,过去几年华泰柏瑞迅速崛起,俨然行业一匹成长黑马。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泰柏瑞基金ETF总规模全市场位列第三。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是妥妥大单品,规模达到3747.02亿元,占华泰柏瑞ETF规模比75%。

傲人成绩与前瞻布局密不可分。2012年,首批沪深300ETF获批发行,华泰柏瑞和嘉实基金拔得头筹。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首募329.69亿份的战绩横空出世,该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2023年8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破1000亿元;2024年9月破3000亿元大关;仅一个月后规模站上4000亿元。

考量在于,突破4000亿元大关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似乎陷入成长瓶颈。尽管2025开年以来一度规模猛进,但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不增反减,回落至3747.04亿元。

2023年11月,一场被市场称为“让利风暴”的降费潮正式启动。主流宽基ETF管理费率普遍从0.5%大调至0.15%,托管费率也同步降至0.05%。据证券时报消息,这场变革覆盖市场规模超1.3万亿元,每年为投资者节省逾50亿元费用支出。

华泰柏瑞、华夏、易方达等头部机构率先响应降费政策,却也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利润空间收缩压力。同时,除沪深300、中证500等核心宽基产品外,华泰柏瑞在细分主题型ETF领域布局较薄弱,缺乏具备规模优势的行业主题产品。

ETF费率战仅是行业竞争表象,本质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基金业打磨专业力,竞争维度从单一产品延伸至生态体系构建。目前,易方达、华夏等已率先形成“宽基+行业主题”双驱格局,通过业务协同,完成从规模扩张向深耕赋能,这给其他竞品提供了转型参考。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尽管目前宽基ETF仍是“国家队”资金和保险等长期资本的核心配置工具,但单纯依赖宽基、缺乏差异化产品线的基金公司正遭遇增长瓶颈。ETF行业逐步走向精细化、矩阵化背景下,单一产品结构难形成宽基引流、细分盈利的良性生态。对较依赖宽基ETF的华泰柏瑞等机构而言,亟须突破现有舒适区,加速在主动管理ETF、细分行业ETF、跨境ETF等创新方向的布局。以避免在行业结构性转型大潮中,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4

成也指数困也指数?

走出“舒适区”

LAOCAI

与汇添富相似,2025年华泰柏瑞也出现高管层更迭。

4月,量化投资核心人物、副总经理田汉卿退休离任;5月9日,公司又公告称,总经理韩勇因工作安排卸任,其职缺暂由董事长贾波代行。

提起田汉卿,堪称公司量化领域领军人物。尽管原先管理的多只核心产品已交由盛豪、笪篁等中生代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可其创造的超额收益历历在目,后续投研能力、业绩回报表现等,仍需接班者实力作答。

再看韩勇,与贾波搭档期间,华泰柏瑞基金管理规模显著增长,尤其ETF业务的攀升成为行业一股重要力量。此番韩勇离任后,贾波能否有新的默契搭档也是市场关注焦点。

两元老级高管相继离场,也将积弊问题推向台前,相比被动指数产品的优势突出,主动管理能力显得薄弱,如何避免“一条腿走路”是一个较严肃考题。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泰柏瑞股票型基金规模仅6.01亿元,行业排名第61位,产品数量仅2只。混合型基金规模虽达到421亿元、排名第22,产品结构中固守类产品却占据主要份额。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泰柏瑞鼎利灵活配置混合A与C合计份额达117.74亿元。持仓风格偏保守,采用“固收+”的投资策略,较象混合型偏债基金,是否反映出权益资产进攻性不足值得企业审视。

好在,一些主动产品表现突出、振奋人心。如近一年收益冠军华泰柏瑞质量精选混合A,截至9月16日收益率为137.28%。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混合收益率也达到125.62%。遗憾在于,两基金规模只有0.96亿元、1.53亿元,难扭转公司在主动权益领域的整体弱势。

相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权益类产品方面,华泰柏瑞仍缺乏真正能承载大规模资金且业绩持续领先的旗舰产品,如何攻破这个瓶颈,关系到公司从“指数巨头”向“综合型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型进程。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华泰柏瑞正站在“成也指数,困也指数”十字路口,若想真正弥补权益短板,不能仅依靠零星明星产品“点缀门面”,而须在投研流程系统化、考核激励长期化、产品布局多元化上全面升级,夯实资管综合实力、避免在洗牌竞争中掉队。

5

出海与智变

盈利反转应有时

LAOCAI

回望公募基金的2025,是一场高光隐忧并存的双线叙事。

激烈碰撞、冰火交融中,行业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际化与数智化成为破局关键。欣喜的是,除了上述槽点困题,华泰柏瑞、汇添富基金两化动作可圈可点,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窗口。

首先国际化方面,华泰柏瑞基金走在行业前列。2024年12月,该公司获准在中国香港设立华泰柏瑞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旨在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工具,并搭建海外资金投资中国市场的桥梁。

此外,华泰柏瑞还与南方基金共同获批发行境内首只沙特ETF,为布局中东核心资产开辟新通路。一系列动作契合了公募“出海”趋势——目前已有近三十家头部公募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国际化正逐渐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

看向产品面,在养老金领域华泰柏瑞创新动作凌厉、表现较突出。2024年12月,证监会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标志着指数基金Y份额正式推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类产品整体规模破15亿元,其中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Y和科创板50ETF联接Y表现亮眼,规模增长位居市场前列。

与传统的养老FOF产品相比,Y份额没有长期持有期的约束,更符合权益偏好型投资者对操作灵活性和弹性的需求,当前市场规模有限,增长潜力却不容小觑。

再说汇添富基金,战略重心放在数智化能力建设与服务重构上。

如2025上半年,推出深度融合AI与金融工程理论的“帮你看”服务,基于自研大模型技术,不仅完成了本地化部署,更实现从技术到服务产品的转化,有效化解了投资者“基金看不懂、收益说不清”痛点,标志着AI正从辅助工具演进为客户体验的核心引擎。

同时,汇添富还在投研机制与费率模式上持续创新。2025年5月,入列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均衡潜力优选混合基金,体现了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利益优先”转型的决心。

实际上,为实现该目标,汇添富已蓄力多年,系统梳理了产品定位、人员匹配与组合规则,并建立起以产品定位和业绩基准为核心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对“风格漂移”等行为严格约束,进而从制度层面保障投资者利益与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总体来看,华泰柏瑞、汇添富具体动作各异,却殊途同归均锚定了效率优化、质量提升。无论是国际化的外延,还是数智化的内生,都是在卡位市场、回归投资者本源、加强平台化建设开拓增量空间。若从此看,不妨将观察两者的视角再放长远一些。

一时成败难论英雄,业绩起伏本是常态,中报净利大滑,是警钟更是号角,期待两企能越挫越勇、知耻后勇。乘着重塑大潮,念透国际化、数智化双线升级叙事、转型叙事,来一场漂亮的业绩反击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