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查理·柯克之死,引发美国言论自由风暴

IP属地 中国·北京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9-17 18:32:38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害事件已引发全美的舆论风暴,有不少人因在社交媒体上嘲讽或发表相关争议言论而失去工作。

当地时间9月16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从美国航空、美联航到纳斯达克,从知名律师事务所到普通餐馆、学校与零售企业,多个雇主在过去几天里相继解雇或停职涉事员工。



查理·柯克遇害前演讲照片 纽约时报

这些公司表示,他们是在接到大量电话和网络举报后才注意到员工的发帖,而这些举报多数来自一个正在迅速扩散的网络运动:活动人士将发帖者的姓名、社交账号乃至雇主信息集中公开,并敦促企业采取行动。

“网络清算”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15日客串柯克遗留播客节目时表示,“当你看到有人在庆祝查理被谋杀的事,就要揭穿他们,甚至去打电话给他们的雇主。”这番话被视为对上述行动的直接呼应。

匿名网站的众包数据被认为助推了这一进程。据知情人士透露,已有数万人被列入所谓的“名单”,其中详细记录了发帖者的姓名、账号与雇主信息。部分人发帖为柯克的死亡叫好,也有部分人借机讥讽柯克的观点。

保守派活动人士奥利维亚·克罗尔奇克(Olivia Krolczyk)在社交平台X上发帖称,她已亲自联系了471家雇主,“我的手指很痛,我的眼睛也痛,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包括华盛顿知名律师事务所Perkins Coie、NFL球队卡罗莱纳黑豹队在内的雇主,均已公开确认解雇了发表“与公司价值观不符”评论的员工;美国特勤局也宣布,一名在Facebook上暗示“因果报应”的特工已被立即停职;办公用品零售商Office Depot的母公司ODP公司也表示,一名员工因拒绝打印柯克守夜活动海报而被解雇。

美国航空、美联航和达美航空也都在几天内宣布对涉事员工采取措施。美联航在声明中强调,公司对存在“政治动机的暴力或任何试图为其辩解的行为零容忍”。达美首席执行官埃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在内部备忘录中称,相关帖子“远远超出了健康、尊重的辩论范围”。

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在社交平台发文,支持美国航空的停职决定,称“任何负责公众旅行安全的公司都不能容忍这种行为”。

埃隆·马斯克在X上直接对话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转发了一份据称来自微软暴雪工作室员工的“涉事名单”,并质问:“这里发生了什么?”随后,微软发布声明称,正在“逐一审查相关情况”。

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在福克斯新闻上表示,雇主有义务清除这些“发表可怕言论”的员工,并威胁称司法部将调查Office Depot事件,甚至可能采取法律行动。

“越界”风险

法律专家指出,即便员工的言论发生在工作场所以外,私营部门的雇佣关系仍允许企业以“公司价值观”为由采取解雇或停职措施。

但如何界定哪些言论“越界”成了新的难题。人力资源专家提醒,如果企业过度依赖网络举报,可能会陷入另一种风险。

比如威斯康星州,一所小学的副校长辛西娅·雷赫伯格(Cynthia Rehberg)被错误地卷入风波。她的照片被恶意拼接到一条“庆祝柯克之死”的帖子中,结果学区在短时间内收到成千上万的评论和威胁电话。

保守派活动家瑞安·富尼耶(Ryan Fournier)也曾转发这条错误信息,几天后才删除并澄清她并未发表相关评论。富尼耶还在X上补充:“未来,我们要求所有线索尽可能包含更多细节和证据。准确性至关重要。”

尽管雷赫伯格已明确表示自己对柯克一家只有同情,仍有约100名学生出于安全担忧缺课。

雷赫伯格希望,这起事件能成为公众反思的契机。“这对学生、成年人、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要学会批判性地看待一个帖子”。

过去几年,美国企业已在多个公共议题上收紧了对员工发声的容忍度——无论是加沙冲突、移民还是跨性别权利。但这次柯克事件的爆发,被认为是一次更直接、集中、规模化的“网络清算”。在一个高度分裂的社会环境中,这种趋势或将继续蔓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