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小米突然改名!雷军闯了大祸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婷 公关头条 时间:2025-09-17 20:31:22

作者 | 刘三关

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直接改 18 多好,还能比苹果领先一代”

“不是说小米产品不好,是感觉硬蹭热度,东西还是16的东西,变化不会很大。”

9月15日,小米17系列官宣的相关话题下,类似的调侃多不胜数;

#小米16改名小米17 的话题,阅读量更是高达惊人的2.1亿,小米这场“跳代”大戏,热度爆表。

从一个月前高调预热“小米16”,到突然官宣跳过16用17,再到产品序列照搬苹果的标准版 + Pro+Pro Max;

雷军口中的产品力跨代升级,在很多网友看来,更像一场盯着苹果的“碰瓷”。

改个名字

为何招致网友群嘲?

小米16的预热,从上个月已经开始了。

8月17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发布视频,称小米16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产品定义,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很快将会跟大家见面;

此外,8月30日,卢伟冰表示小米下一代旗舰将搭载澎湃OS 3正式版,引发机圈的骚动。

紧接着,数码博主不断爆料,“副屏功能有望超越灵动岛”、“手感压过iPhone 15”...

当时,行业普遍认为,这款旗舰机会成为小米16年发展的标志性产品。

结果,米粉们等来的,却是官宣的16改名17;连 “Pro Max” 的后缀都莫名其妙地沿袭苹果的套路。

而雷总所谓的“跨代升级”,也让米粉们有些失望。

全球首发的骁龙 8E Gen5,是高通常规迭代芯片,性能提升没超10%;

Pro 版新增的可操作背屏,友商去年就玩过;

被寄予厚望的玄戒自研芯片,这次在小米17系列连影子都没有。

说白了,这些升级对于一台旗舰机型来说,就是常规优化,把换编号说成跨代,未免有点敷衍。

其他品牌对苹果的狙击,往往会抓某一个重点:

华为攻鸿蒙生态,荣耀啃影像技术,OPPO、vivo 探折叠屏形态;一般品牌不明说,消费者也是看破不说破。

但小米把对标说了出来,虽说确实够真实,但苹果似乎没把这场自嗨式的数字游戏当回事,没给出回应。

社媒上,老米粉的落差最真实,颇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贴苹果营销太过刻意,有点掉价”

“小米17这块外屏。对小米而言也算不上增加很多开发工作量,其本质上就跟很多折叠屏手机的外屏一样”

这种情绪并非偶然,小米8当年跳过数字7,是因为恰逢上市暨成立8周年,有明确的纪念意义。

而这次跳过16毫无征兆,纯粹为了对齐苹果编号,难免让米粉觉得“为了蹭热度丢了初心”。

小米1靠1999元击穿价格壁垒,是打破规则的革命者;

如今市值千亿,却在编号上追着苹果跑,那些“为发烧而生”的锐气,难道已经被磨没了?

对比小米汽车

小米手机为何“越活越回去”?

有意思的是,小米汽车的“硬气”,手机部门却偏偏学不会。

今年1月份,焕新版Model Y登场,特斯拉在其官方公众号向国产品牌宣战:“尽管对比”;

雷军大方迎战:“好的”,网上欢呼声一片。

彼时,却没人说小米 “蹭特斯拉”;

原因很简单,Model Y是中高端新能源的基准线;雷军敢接下这张战书,绝非空喊口号,而是小米汽车用产品力硬指标撑起来的。

SU7后驱版零百加速5.2秒,续航超650公里,对比同价位 Model Y(零百5.9秒,续航555 公里),核心性能直接领先。

销量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今年8月,小米 SU7 单月销量近2万辆,稳居中高端纯电 SUV 销量第一梯队;更靠近高端的SUV——小米YU7,环比暴涨173.88%,第一次贡献了近半数销量。

小米汽车不仅在“对标特斯拉”的市场站稳了脚,还能向上穿透高端市场,形成“高低通吃” 的产品矩阵,这正是它硬气的根本。

反观手机部门,五年砸千亿研发,未来还要加投到 2000 亿——这个规模,已经足够支撑起多条核心技术的研发线了。

从这次改名来看,所谓的高端化,似乎还没找到大的突破点;跟着苹果改名,难免令人觉得小米依然在追随苹果。

其实,追随本身不可怕。

华为早年也对标过 iPhone,但最终靠麒麟芯片、鸿蒙系统活成了让苹果警惕的对手;

怕的是追随的路上迷失自己。

小米研发出的技术成果,本该是“不蹭的底气”,结果却用来给 改型号做铺垫,这是最可惜的。

数字是虚的

口碑是实的

当然,小米这次急着改名,根本原因还是iPhone 17太恐怖了。

9月12日,iPhone 17 开启预售,京东一分钟内的成交量超过去年全天,256GB版本直接卖爆;

在拼多多等渠道,还有千元级补贴,一套组合拳打得很多安卓旗舰措手不及。

面对这样的对手,小米想提前卡位迎战可以理解。但单纯改名、硬蹭编号,绝非良策。

小米真要拼,就该把“跨代升级”做实,在性能方面拿出真硬货,哪怕只是一两个长板做到极致,也比改个数字更有说服力。

事实上,小米的基本盘并不弱。

历代机型积累的口碑、庞大的线下渠道、完善的生态链布局…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底气。如果产品真有跨越式进步,哪怕仍然叫小米16,也绝对不虚iPhone17。

可偏偏,小米选择了最取巧也最易引发争议的方式,结果没让人看到迎战的底气,反倒暴露出一丝慌乱。

这种慌乱,有时候比销量暂时落后更可怕。因为它动摇的是用户信任:

一个连自己的产品节奏和命名战略都守不住的品牌,怎么留住用户的心?

希望这场跳代风波之后,小米能真正放下“苹果依赖症”,把那些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转化成敢为人先的产品;

而不只是跟在别人身后,改一个数字。

标签: 小米 产品 苹果 雷军 汽车 芯片 旗舰 鸿蒙 性能 品牌 结果 手机 销量 生态 编号 热度 底气 口碑 大祸 卢伟冰 高端 革命者 壁垒 规则 机型 米粉 数字 跨代 领先 常规 公关 硬气 系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