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下称倡议),围绕订单确认、交付验收、支付结算等关键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为规范汽车行业账款支付行为提供了清晰指引。
这是继叫停销售周榜单发布、规范辅助驾驶宣传、治理低价无序竞争违法行为、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之后,中汽协的又一重要倡议。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理想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先后发表声明,表示将积极落实《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
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竞争压力如涟漪般层层传导,上游供应链首当其冲,压低采购价格、延长付款周期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产业链、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倡议提出要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坚决杜绝大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侵害供应商利益。
其核心目标在于致力于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的发展生态,为汽车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订单确认环节,倡议要求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企业通过采购订单明确订货日期、零部件名称及规格、数量、交货周期等事项。已生效的采购订单如需更改或撤销,应由双方协商一致。
在交付与验收方面,供应商应按采购订单、交货通知单约定向整车企业交货;整车企业应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验收合格即出具验收单。
支付结算环节是本次倡议的核心。倡议明确规定,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交货并通过整车企业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如支付当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这一规定为供应商的资金回笼提供了明确的时间保障。
对于连续性供货(月度供货次数2次以上)的非中小企业,经双方协商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对账,账期自双方对账日起算。整车企业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对账,核定自上一对账日以来验收合格货物的数量及对应账款,确保账目清晰透明。
若双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整车企业应按照与供应商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避免了因价格争议导致的付款拖延,保障了供应商的基本权益。
同时,倡议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如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工信部表态支持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倡议明确了货物交付验收、账期起计、对账结算、款项支付等要求,细化了执行标准,有助于引领行业企业将账期承诺落到实处,对促进汽车行业规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同时,该负责人也提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产品结构、市场规模和产业形态仍处于快速变化阶段,供应链体系尚不成熟。整车企业延期支付货款会加大供应商经营压力,影响企业投入,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
此前,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17家重点汽车企业已集中发表声明,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公开承诺。
支付账期的改变,总体上对零部件供应商构成利好。相关数据显示,A股25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2024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到101.5天。这意味着,从销售产品到收回款项,这些企业平均需要等待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资金回笼周期较长,给企业运营带来一定压力。而此次支付账期的调整,有望缩短这一周期,改善供应商的资金流动性,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大型零部件企业而言,支付账期的调整对其影响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小零部件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直接。以奥福科技为例,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长达150.4天。
一旦客户大幅压缩账期,小型供应商将面临严峻考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较弱,融资渠道有限,过长的账期可能导致其现金流断裂,进而影响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商用车账期仍有较大空间
商用车行业在落实60天账期承诺方面面临比乘用车更为复杂的局面。近年来,商用车市场销量波动明显,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紧张问题,这为缩短账期带来了实质性困难。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上市乘用车和商用车企整体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84.3天。其中,商用车企达到192.2天,显著高于乘用车的177.4天。
这一数字与国际主要汽车企业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国际八大车企集团(丰田、大众、现代起亚、STELLANTIS、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本田、日产)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仅为55.9天,其中本田最低,仅为34.1天。
此外,商用车行业传统上账期较长,供应链资金压力本就突出。随着行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导致资金链愈发紧张。为保持账面流动资金,企业常常通过延迟付款来缓解资金压力,这无疑加剧了供应商的财务负担。
目前,除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江铃汽车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商用车企尚未公开承诺将支付周期压缩至60天内。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加快,供应链体系虽尚不成熟,供应商缺少稳定预期,但缩短账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