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暴跌2000亿,指数基金泡沫“第一滴血”

IP属地 中国·北京 深蓝财经 时间:2025-09-17 22:32:21

来源丨深蓝财经

撰文丨王鑫

一天之内股价振幅高达124%,市值较高点蒸发近2000亿港元,没有营收的生物科技公司药捷安康-B股价暴涨后,迅速上演了一场超级“过山车”游戏。

市值数千亿的公司出现如此极端的波动实属罕见。事实上,近期一些机构抱团股的猛烈上涨,已经开始引发市场对机构“新型割韭菜”方式的担忧。

这个链路大致是这样的:由于近几年,纯主观操作的公募名声差了,号召力弱了,接盘能力不太够用,于是开始大力推广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散户大量涌入宽基等指数基金,机构则择机高位撤退,留下一地“基毛”......无论是主动还被被动基金,最终都是散户接盘。

药捷安康的翻车,可能是第一次完整清晰地演示了一遍这种新型玩法,成为指数基金牛市中的“第一滴血”,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1

2000亿港元灰飞烟灭

药捷安康来自医药大省江苏,名称带后缀“B”,表明这是一家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成立于2014年,2025年6月登陆港交所,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已建立六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一种临床前候选产品的管线。


财报显示,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均为0,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75亿元、1.23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分别为2.44亿元和0.98亿元。

尽管没有营收,但公司上市赶上了港股创新药爆发的好时机。叠加9月10日公司公告称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得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该药物作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被认为有较大市场潜力,公司股价也因此被推高到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公司发行价13.15港元,股本3.969亿股,6月23日上市当天收于23.5港元,市值约93亿港元。到了9月16日,盘中最高达到每股679.5港元,大涨63.73%,对应市值约2700亿港元。不足三个月,较发行价飙涨50倍。


疯狂之后,当天就迎来牛熊转换。9月16日午后出现瀑布式暴跌,最终收于192港元,较前一日跌幅53.73%,市值只剩下762亿港元,近2000亿市值灰飞烟灭。


数据显示,当日药捷安康成交金额45.43亿港元,创历史最高成交纪录,天量资金成为接盘者。截至9月17日收盘,该股反弹8.96%,最新市值830亿港元,但对于前一日追高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损失仍然极其惨重。

2

纳入港股通后的“成妖”

面对股价及成交量异常波动,9月16日午间公司回应称找不到任何原因。但实际上,原因并不复杂——短期脱离基本面的炒作终将崩溃。

从全球数据来看,创新药从临床试验Ⅰ期到批准上市的成功率仅为12.69%,可说是九死一生。本轮港股创新药行情的主线是实现海外授权合作(BD)的药企,通过可观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收入提高确定性。

然而,药捷安康还没有一款药物进入最关键的三期临床阶段,更看不到与跨国药企进行授权交易的迹象。短期纯粹的炒作游戏,当再也找不到接盘者时,崩溃就不可避免。

深入分析,股价崩盘背后还有两个关键原因。

一是药捷安康的实际可流通股份极少。总股本接近4亿股,但港股IPO全球发售仅1528万股,占总股本约3.8%,其余96.2%为上市前投资者和基石投资者锁定。IPO时五大基石合计认购1.3亿港元,占发售股份64%,锁定期6个月。

因此,药捷安康实际可市场流通股份只有549万股,自由流通量1.38%,只需不到20亿港元即可撬动千亿市值,形成“高波动+低流通”的空心化上涨结构。

二是药捷安康成为“妖股”的真正催化剂是其被纳入港股通标的。9月8日,药捷安康满足条件被纳入港股通,同时被纳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这意味着内地资金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该股。

受此推动,多只创新药ETF在指数调整后被动配置药捷安康股份,短期内形成集中买盘,成为其股价快速冲高的重要推力。根据成交回报,自9月8日被调入港股通标的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码,这期间药捷安康涨幅高达204%。

截至9月16日,港股通累计净买入409.95万股,占公司实际流通股本的74.67%,持仓市值约8.68亿港元。


3

ETF陷接盘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药捷安康的港股通流入资金中,主要是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被动买盘

据,根据9月16日当天申赎清单所显示的市值占比,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SZ159570)、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SZ159217)、鹏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SZ159286)、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SZ159567)等ETF中,药捷安康的市值占比均在2.62%左右。


Wind数据显示,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数量共有9只,跟踪产品规模总计约371.23亿元。以2.62%的占比粗略估算,仅这9只创新药ETF就为药捷安康带来了近10亿元的被动买盘。当然,9月16日跳水后,上述ETF的净值已大幅回撤。

这意味着,通过买入港股通创新药ETF的内地基民成为了主要受损者。据了解,有部分投资者已经成立了维权群。


不少基民纷纷质疑:国证指数为什么会纳入这种妖股?要求严查指数编制规则。


资料显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由国证指数发布,旨在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创新药领域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该指数每个季度调整一次,最新的一次调整正是9月8日,将药捷安康纳入指数。

然而,药捷安康上市还不足3个月,国证指数就凭借其市值和成交额表现,将其纳入指数成分股,这种操作确实令人质疑。

近期市场还流传一种说法,港股市场存在一种新的“割韭菜”方法,通过操作港股标的市值、成交量等指标,使其符合纳入港股通的条件,然后趁机高价卖给内地投资者。与此同时,当前市场质疑指数基金已经成为新的接盘手段。两者相结合,确实令人细思极恐。

药捷安康事件可能只是市场的一滴血,但映照出的可能是整个指数投资时代的泡沫缩影。投资者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哪怕是被动投资,也存在主动风险。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