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深蓝S07将正式上市。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车,承载的不仅是“冲销量”的期待,更是深蓝汽车扭转口碑、重塑品牌的关键一役。
毕竟对于深蓝汽车来说,现在要做的不止是一款新车的售价,更是全方面的提升。正如《论语》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蓝要让S07成为“爆款”,必先补上这些必修课。
避开上市即背刺车主的怪圈
对于当下的深蓝品牌来说,似乎陷入了"改款即背刺" 的怪圈。多位2024款深蓝S7i车主反映,花费19万购入的车型,不到半年就遭遇改款降价,直接沦为"绝版车"。
更令人心寒的是,2025款车型宣传的底盘升级、智驾优化等改进,对刚购车两个月的老车主却无任何召回修复措施。这种"买后即弃"的产品策略,让早期支持者沦为品牌升级的牺牲品。
深蓝要借S07扭转局面,需跳出“价格战”思维,从“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维度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比如可以参考一汽-大众"双终身质保"政策中"不限年限、不限里程"的承诺,深蓝亟需建立改款过渡期权益保障体系。
如可实施"三年保值回购计划",购车满3年的车主置换新车时,按发票价70%保底回收,可直接对标特斯拉的保值方案。而对于2024款S7i等近期改款车型的老车主,应推出硬件升级补贴,弥补"买后即弃"的信任裂痕。
从市场规律看,深蓝S07当前预售价为15.69-17.39万元的价格带与其老款车型存在明显重叠。参考SL03从最初17万级跌至11.99万的价格轨迹,新车上市后可能面临的降价风险不容忽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上市即贬值"的隐性成本,往往比购车时节省的几千块更影响长期价值。唯有打破“背刺”怪圈,才能让S07和深蓝汽车真正走进人心。
后补贴时代,品牌价值更重要
当前,新能源车市已进入“后补贴时代”,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者对“技术炒作”的免疫力显著提升,他们不再轻易被车企的宣传噱头所打动,而是更加看重品牌的长期可靠性和残值率。
在这个时期,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加谨慎,他们会对不同品牌和车型进行深入比较,选择那些性价比高、质量可靠、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对于深蓝汽车来说,其多次宣布官降,甚至有新车上市首月即官降行为。这操作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订单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却对品牌价值造成了重创。这种“价格过山车”模式,恰好触碰了家用车用户最敏感的“信任红线”。
对于家用车用户来说,他们希望购买的车辆能够保持稳定的价格,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还能体现品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深蓝汽车的多次官降行为,让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购买决策。
毕竟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品牌信任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一旦品牌信任受损,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复,甚至可能永远无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深蓝汽车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品牌信任度,否则将难以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提升售后体系,避免“甩锅式服务”
如果说品牌信任是“第一道裂痕”,那售后的“甩锅式服务”,就是把这道裂痕撕得更大。
我自己就遇过一次糟心事,今年春节轮胎扎了钉子,怕影响电池终身质保,特意先打深蓝官方客服咨询,对方说“补胎可能影响质保,建议去官方售后”。结果跑到长安的共用售后点,值班师傅说 “只能换胎,不能补” 一个小钉子,就要花几百块换整条胎?这不是逼着人当“冤大头” 吗?
我又回头找客服,对方还是那套说辞:“建议去售后,自己补可能影响质保”。合着问题绕了一圈,还是没解决?这种“政策模糊不清+终端服务跟不上”的售后,比车子出故障更让人闹心。你想啊,要是真遇到电池、底盘这种大问题,深蓝会不会也这样“踢皮球”?所谓的“终身质保”,难道要靠用户“猜着用”“忍着修”才能保住?
这是我在用车时的一个小插曲,其实也是很多人遇到的困扰。那便是遇到问题不能及时的为大家解决,将售后体系的短板暴露无遗。
总的来说,深蓝S07的产品力并不差,15万级的配置能打,设计也贴合年轻人审美,确实有成为“爆款”的潜力。但新能源市场早就过了“只看配置不看口碑”的阶段,现在拼的是“用户开3年、5年,会不会觉得‘买对了’”。
9 月19 日的上市发布会上,深蓝与其花大量时间讲“价格多香”“配置多全”,不如多花 10 分钟回答两个核心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售后流程是什么?”“老车主遇到的改款、售后问题,新车是否已经解决,老车主又能得到什么补偿?”
毕竟,15 万级市场不缺“配置能打”的车,缺的是“能让用户安心用5年”的品牌。深蓝要想避免成为下一个“背刺故事主角”,就必须明白: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早已从“卖车”进入“养用户”的阶段。不糊毕竟用户不是“一次性流量”,而是“长期资产”。谁先补好“信任课”,谁才能在15万级赛道真正活下来、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