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对企业而言,AI已从‘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转变为’如何落地‘的必答题。”9月17日,在绚星智慧科技“探无限 敢突破 共未来”为主题的智能生产力产品发布会期间,绚星创始人兼CEO卢睿泽说道。
2025年8月,随着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AI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但与此同时,“90%的企业都卡在‘怎么用’上。”卢睿泽援引MIT报告指出,尽管全球企业在AI上的投入已超过3000亿美金,但真正能规模化并创造财务价值的项目却不足5%。
卢睿泽表示,“企业在AI转型中普遍存在多重焦虑:方向选择不清晰、投入产出(ROI)难以验证、员工适应与人才培养滞后、组织机制无法承接技术红利等。核心问题是:AI如何真正嵌入业务流程,创造可量化的价值。”
卢睿泽认为,企业智能生产力: 在工业级AI、大数据和自动化底座上,将岗位技能、知识资产与业务流程智能化,并通过可信的人机协同推动组织进化。本质上是“AI技术 × AI人才 × AI组织”的协同演进,让AI从功能拼盘变成可度量ROI的系统建设。
据此,发布会期间,绚星宣布品牌架构全面升级,并公布全新品牌定位:融合AI与业务智慧,以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激活人效引擎,让AI人人可用,让组织效率倍增,让企业生产力跃迁。并进一步明确愿景——成为企业智能生产力建设的首选伙伴,帮助企业构建既可落地、又可度量ROI的智能生产力。
据此,绚星面向企业推出覆盖企业核心人效场景的AI产品矩阵:工业级企业智能生产力建设基础平台智立方、生态级别HR Tech智能解决方案绚才、AI时代内容生产与学习平台睿学、AI原生销售人效提升平台慧销,四大智能生产力业务矩阵,共同构成企业智能生产力跃升的整体解决方案。
发布会上,沙利文发布的《企业智能生产力白皮书》指出,智能生产力赛道展现巨大增长潜力,以其核心构成之一的AI人才培训市场为例,2024 年渗透率仅为 2.7%,但随着企业需求的急剧上升,将在 2030 年提升至 24.3%。沙利文认为,智能生产力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企业实现确定性增长与长期竞争力的核心引擎。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难题:跨部门协作低效、知识沉淀不足、工具与流程割裂、人才价值难以量化等问题,通过工业级AI、大数据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重塑岗位价值与业务流程,实现效率、质量和创新的系统跃迁。
沙利文总结了智能生产力发展的三种范式:第一阶段是单点工具化,企业依赖零散的软件工具或功能来解决局部问题;第二阶段是局部流程化,AI与特定业务链条结合;而第三阶段则是智能生产力,以“人-业-效”端到端的方式驱动组织整体进化。据绚星方面称,这一最新范式,也是绚星的战略方向与竞争优势。(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