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昱
编辑 | 王小娟
过去一年来,AI大模型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呼啸而来的AI 浪潮,正以指数级速度催生全球算力需求。而在这场全球AI军备赛中,谁能提供好用的算力,谁就能成为当前牌桌上的赢家之一。
在腾讯一年一度最重磅的To B行业盛会——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在算力方面的部署也引发广泛关注。
腾讯云方面宣布,目前腾讯已经全面适配主流的国产芯片,与此同时,软硬件协同全栈优化是腾讯云的长期战略投入,通过异构计算平台整合不同类型的芯片,对外提供高性价比的AI算力。
也就是说,尽管聚焦做软件,腾讯也要做好AI基建。同时,在芯片国产化替代逻辑持续强化的背景下,腾讯全面适配的举动无疑给国产算力又添了一把火。
当然,AI大模型竞赛是一场马拉松,腾讯在AI上更核心的优势在于广泛的应用,因此,在AI大模型浪潮掀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腾讯也并不急于抢夺AI相关市场,而是优先保障大模型自研和自身海量业务的赋能上。
经过过去两年多的努力后,AI技术已成为腾讯及腾讯云的核心增长引擎,AI投入与高质量增长的正循环不断加固。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腾讯在AI战略上也转守为攻,一个更主动、更开放的腾讯正浮出水面。
AI也在给腾讯带来价值重估,腾讯股价近日创下近4年新高,重返7万亿市值巅峰似乎也并不远了。不过,这并不会是终点,市场期待AI能再造腾讯,给其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算力增收
三年前,腾讯云提出“宁要150斤的肌肉,也不要200斤的虚胖”,在经过三年的变革,聚焦自研,推动被集成后,腾讯云如今在整个腾讯集团扬眉吐气。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透露,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To B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达555亿元;腾讯云海外客户规模在过去一年同比翻番。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经过这几年持续聚焦核心产品和技术,减脂增肌,腾讯云已经成为云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健硕参赛者’。”
毫无疑问,AI已成为驱动腾讯云增长的强劲动力。今年二季度,腾讯云收入增速较近几个季度有所加快,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客户对AI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包括GPU 租赁和API token 使用,以及商家技术服务费的增长。
算力确实是一门好生意。汤道生对华尔街见闻表示,AI浪潮对腾讯云AI Infra这些基础设施的拉动毫无疑问,接下来在AI相关业务带来的收入中,AI基础设施相关增长也将会更明显。
腾讯在算力方面的投入也不小。据腾讯财报,去年四季度战略加速以来,腾讯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累计资本开支达831.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AI相关业务的发展。
在8月的业绩会上,腾讯管理层也曾表示,腾讯拥有足够的芯片来进行现有模型的训练和持续升级。此外,腾讯正通过大量软件层面的优化来提升推理效率,从而让其能在同等数量的芯片上承载更多的工作负载。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指出,作为云计算厂商,在AI+的大背景下首先应该构建更庞大的充裕的算力支持,那就是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会惠及到千行百业。今年下半年,腾讯还会持续投入,包括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比较庞大的AI Infra。
全面适配国产芯片无疑也是腾讯云提升AI Infra的重要一步。
汤道生解释道,腾讯在跟多家芯片厂商合作进行适配。实际上,模型也有很多种类,有大有小。在不同场景下,需要的芯片配置都不一样,所以腾讯会持续跟多家厂商合作。
也就是说,当一些科技巨头亲自下场造芯片时,腾讯选择聚焦做软件的部分、模型的部分和数字化技术,以开放的心态跟各家芯片厂商展开合作。
此次大会上,腾讯云智算面向“更贴近Agent的AI Infra”重磅升级,建立包括Agent Infra解决方案+Cloud Mate云专家服务智能体与全链路安全能力为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帮助 Agentic AI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级”。
腾讯云副总裁李力表示,随着Agent数量爆发式增长,企业对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快速从“资源供给”升级为“业务价值”,AI Infra基础设施必须具备更快的推理效率、更灵活的工具集成、更可靠的系统保障和更自动化的服务能力。
据悉,腾讯云智算体系核心优势在于“同源同构”,无需打造AI专属存储等设施,依托过往打磨的云原生能力,即可承接智算需求,实现云与智算能力的深度协同。
AI版图
腾讯云是腾讯对外输出AI能力的窗口,此次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也宣布会将自身累积的技术沉淀与AI实践全面开放,同时打通C端和B端的技术与场景。
这对于腾讯云而言无疑是里程碑的时刻。去年,腾讯云明确提出将AI、出海、融合创新作为未来寻求增量的主航道,而在此次大会上,AI和出海成为两大核心主题,更多成果也被摆在了大家的眼前。
就备受关注的AI而言,目前,腾讯围绕大模型已经构建起全链路的产品矩阵,包括底层基础设施、自研大模型、模型开发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和面向场景的多元智能应用等,帮助企业客户将大模型快速落地到场景中去。
本次大会中,腾讯还首发了“腾讯云智能体战略全景图”,及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ADP3.0、Agent Infra解决方案Agent Runtime、腾讯云专家服务智能体Cloud Mate等,以及混元3D 3.0基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腾讯将元宝、QQ浏览器、ima等诸多面向C端的AI产品和应用划分到腾讯云,腾讯云同时承担起了打造B端和C端AI产品的重任。
作为腾讯C端AI原生应用的先锋,今年以来,元宝围绕搜索、文档理解、图像处理等能力快速升级。在此大会上元宝也和汤道生一同打头阵,现场展示了其问答的能力。
据腾讯方面提供数据,现在用户每天向腾讯元宝的提问量,已经达到今年年初时一个月的总量,同时元宝已经成为国内DAU排名前三的AI原生应用。
此外,元宝持续与腾讯现有应用进行深度融合,现在已经和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以及微信、腾讯视频、QQ音乐等10多个应用打通。
汤道生指出,在今年年初组织变革后,腾讯云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有更多的能力,能够打通C端、B端,让两边的产品也更具竞争力。“所以,我们还是非常兴奋的。”
不过,汤道生也对华尔街见闻表示,ToC的AI原生应用还在投入期,腾讯云目前没有深度去考虑商业化的部分,现阶段重心还是放在打磨产品和服务体验上。比如元宝、ima等接下来会更多聚焦用户体验的提升、场景覆盖的扩展等,让用户在使用时能更自然、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持续的投入下,从B端到C端,腾讯AI应用的版图正在全面打开。同时,AI已经成为腾讯的“新业务基因”,驱动游戏、广告等核心业务强劲增长。
资本市场对腾讯的AI战略成果,也给出了热烈的反响:推动其市值在9月17日一度重返6万亿港元,站上了近四年的高点。
全球科技巨头都加入了用AI重塑业务的队伍,含“AI”量也已成为资本市场重估一家科技公司的重要指标。尽管AI商业化仍处于初期,但腾讯显然已经成功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