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 三峡集团哈密 100 万千瓦“光热 + 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哈密‘光热 + 光伏’项目”)今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光热 + 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正式开启。
“线性菲涅尔”是光热储能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聚光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它利用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提出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聚光、集热、储热和发电四个关键环节实现太阳能的高效转化与稳定利用。
在光热储能电站内,26 万块反射镜有序排列,将散射的太阳光精准反射到顶部集热管,把集热管内的熔盐加热至 550 摄氏度,并将高温熔盐输送到熔盐储热罐储存。
当需要发电时,高温熔盐释放热能,将水加热转化成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工作,可实现 8 小时稳定发电,过程实现“太阳能-热能-电能”的全链条零碳转化。
当前,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但光伏、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出力不稳定”问题,已成为制约电网消纳能力的核心瓶颈。新型储能技术作为“能源缓冲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 其中,光热储能凭借“大容量、长时程、零排放”的独特优势,区别于锂电储能的“短时调峰”特性,可实现 8-12 小时稳定储能发电,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全天候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路径。而“线性菲涅尔”技术,正是当前光热储能领域兼顾“经济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创新方向,哈密“光伏 + 光热”项目的并网,正是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突破。
“线性菲涅尔”是最前沿的光热技术路线之一。相比传统塔式光热电站,“线性菲涅尔”无需建造吸热塔,反射镜和集热管设计更简单、模块化程度高,既降低了材料与施工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也让场地选择更灵活。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哈密“光伏 + 光热”项目实现了“线性菲涅尔”技术的两大核心创新:
实现光学系统主反射镜全自动标准化生产,每块镜面经过光学图像检测,主反射镜面形精度百分百合格,光学效率较早期“线性菲涅尔”系统提升 12%;熔盐换热系统升级,集热管选择性吸收涂层采用特殊工艺设计,涂层具有更高的吸收性能和耐候性,可将熔盐稳定加热至 550 摄氏度 —— 这一温度较常规“线性菲涅尔”系统提升 50℃,热能转化效率提高 8%-10%。
IT之家从中国三峡能源公告获悉,哈密“光热 + 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达 20.67 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 62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 163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