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 韩宜珈
账上躺着超百亿现金,却依然要向港股投资者募资近15亿元,东鹏饮料的第二次递表引发市场强烈好奇。
近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此次递表距离其首次递表失效仅过去6天,中介机构有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与首次递表时完全一致。如此火速返场,也无疑是体现了东鹏饮料对A+H的必得之心。
作为已在A股上市的功能饮料龙头,东鹏饮料市值一度突破1600亿元。而财报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7.37亿元,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速均超36%。
在亮眼业绩背后,这家被称为功能饮料之王的企业仍旧执着冲击港股,在单一产品的支撑下,不差钱的东鹏饮料有何考量?
资本考量
成立于1994年的东鹏饮料,经历了国企改制再到2021年A股上市,如今已经是国内功能饮料的龙头企业,这样一家企业转战港股,背后凸显了其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规划。
从财务数据看,东鹏饮料确实不缺钱。2024年公司营收158.3亿元(同比增40.6%),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63.1%);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速均超36%。毛利率更是从2022年的41.5%稳步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4%,净利率从16.9%提升至22.1%。
最引起市场注意的,是东鹏饮料账上的现金流。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高达56.53亿元,算上理财等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3亿元。
然而,就在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下,公司却计划通过港股IPO融资约14.93亿元。这种左手理财、右手融资的操作背后,也反映出企业的深层次追求。
东鹏饮料明确对外表示,港股上市首要目的是为国际化战略铺路。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写明,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渠道开拓、品牌推广及产品开发。
根据相关报道,东鹏饮料早已将目光投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市场。截至目前,东鹏饮料的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尼、越南设立了子公司。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正是看中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为东鹏品牌走向海外赋能。
不过,尽管东鹏饮料账上现金充裕,但2024年末短期借款激增至65.51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08%。公司存在明显的存贷双高现象。有分析认为,东鹏或通过低息贷款加高息理财进行财技操作。股权融资有助于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2年限售股解禁以来,东鹏饮料股东减持动作频频。原始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完成多轮减持,套现超40亿元,持股比例从9%骤降至1%。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也在2025年初宣布拟减持1.38%股份。
因此有分析指出,通过H股上市,东鹏饮料的股东可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实现部分退出,同时减少对A股股价的直接冲击。
发展隐忧
凭借着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东鹏饮料迅速打开了国内功能饮料的市场。数据显示,按销量计,东鹏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15%提升至26.3%(2024年)。
从红牛一牛独大到东鹏凭借性价比+渠道下沉策略实现逆袭,东鹏特饮凭借着大单品策略,稳在了销售额行业第二的位置。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持续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83.61亿元。
然而对东鹏饮料来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产品线单一也成了公司的结构性问题。2022年,能量饮料在公司营收中占比一度高达96.6%。对此,东鹏饮料也提出了1+6多品类战略1是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预调鸡尾酒、椰汁和大包装饮料六大新品类。
电解质饮料补水啦作为增长最快的第二曲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3亿元,同比激增213.71%。
虽然凭借着强大的渠道网络,电解质饮料补水啦通过大包装高性价比的策略快速获取了市场份额,但这一产品的毛利率一直难以提升。东鹏特饮仍是主要的利润贡献者,其毛利率超过50%且仍在提升。在如今电解质饮料市场的激烈竞争下,补水啦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毛利率可能短期内都难以显著提升。
东鹏饮料能够从区域品牌崛起为全国龙头,其覆盖420万家终端网点的销售体系功不可没。但庞大的经销网络也带来了巨大的经营管理成本。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达26.81亿元,同比增长37.09%。与此同期,公司线上渠道发展缓慢,2024年线上收入仅4.45亿元,占比2.8%。
而主线任务出海,东鹏饮料的国际化战略也面临着严峻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高达107.37亿元,但海外市场仅贡献了1481万元,营收占比约0.14%。在品牌认知度高的海外市场,东鹏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教育消费者,与红牛、魔爪等国际巨头直接竞争。海外市场的口味偏好、消费习惯与国内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调整产品配方和包装。
除此之外,目前东鹏的出海方式主要还是国内生产、海外出口的贸易模式。尽管已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并计划通过海南、昆明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但这些布局仍处于早期阶段,本土化运营能力尚未显现。
东鹏首选的东南亚市场,早已是红牛、Monster等国际巨头深耕多年的成熟市场。这些品牌具备先发优势和强大的品牌认知。东鹏赖以在国内成功的性价比+渠道下沉策略,在品牌忠诚度更高的海外市场能否奏效,还是未知数。
在东鹏饮料的招股书中,全球化是反复强调的主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东鹏走向世界的最佳跳板。然而,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这个功能饮料巨头能否在红牛、魔爪等巨头林立的国际市场杀出重围,真正实现从中国的东鹏到世界的东鹏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