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科技到人文,世界中国学大会嘉宾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样本”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文汇报 时间:2025-10-15 12:16:30


13日下午,抵沪出席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的海内外嘉宾们参加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参访活动。在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上海博物馆东馆,专家学者们沉浸式感受上海在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今年年初,在工信部、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下,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在张江“模力社区”正式启用。作为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麒麟”投入使用后,已有100台异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和类人形机器人进驻其十多个场景“学习”。这意味着,设计、开发各种形态机器人的企业们将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统一来到这里“上学”。这所“机器人技术大学”以目前最大规模的异构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数据集,将有效提升该领域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专家,英国牛津大学“牛津马丁人工智能治理倡议”高级顾问兼多边人工智能主任山姆·道斯是第一次来上海。他向记者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在上海看到人工智能的前沿成果,这些正在研发中的机器人必将造福中国乃至全球的百姓。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时,道斯并不避讳其存在的风险。但他强调,更应认识到,自动化等领域的科技新知将带来巨大收益,特别是在脑机接口等方向上,未来10到15年内,我们将看到具体的成果。

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专家学者们参观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馆。上博展出的青铜器藏品,较为连贯地展现了我国的青铜发展脉络。造型不一、功能相异的器物们在展馆内错落有致,让众多与会嘉宾倍感惊艳。

来华七、八次的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荣休教授理查德·萨克瓦表示,展品工艺精良,极富美感,而其中某些青铜器的铸造年代,比西方基督教时代早了1000多年,能在如此古老的年代就具备如此高超的工艺水平,令人难以置信又着实让人着迷。四川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意大利人范狄操着一口普通话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生机盎然、底蕴深厚,因为它始终是鲜活的文化体系,且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焕发新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