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多劳不多得?多地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如何平衡乘客和司机权益

IP属地 中国·北京 澎湃新闻 时间:2025-10-15 22:10:33

近年来,网约车“空调大战”屡次登上热搜,不少乘客遭遇了乘坐“一口价”网约车时空调要另行收费的窘境。一边是司机倒苦水“亏不起”,另一边却是乘客被吐槽“一口价低人一等”。纠纷背后的根源是无序的低价竞争,而这样的行业乱象正在被整治。

日前,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价”等。在此之前,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多地已先后推出类似政策、约谈网约车平台,禁止平台以“一口价”模式强制司机接单,着力整治无序低价竞争乱象。

所谓网约车“一口价”订单,是指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网约车平台根据预估里程、时长,以及预期路况等给出的固定价格,在之后的行程中,无论路况如何,乘客均将按此固定价格付费。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的“一口价”,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部分司机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绕路、乱收费等痛点,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

而如今,“一口价”已经变质为低价竞争的手段,甚至是主要方式。因为在“一口价”低于正常打车费用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一口价”,导致此类订单占比与日俱增,这导致了很多司机的不满,也拉低了网约车的服务水平。

顾大松指出,“一口价”仍有其存在的意义,例如保障异地游客的知情权等,但绝不应该成为网约车(聚合)平台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一口价”的目的不是降价,而是要让乘客明明白白消费。

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惠价”“一口价”不仅伤害司机权益,也在晃动网约车平台的根基。

一位网约车平台从业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为抢占用户与市场份额,头部平台大力推行“特惠价”“一口价”等接单模式,看似是促销活动,实则早已演变为“价格战”,“网约车行业很难构建差异化竞争,他降价你不降,乘客就是会很快流失。短期只利好乘客一方,长期看将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由于平台设定了“每日接够多少单才可拿奖励”等机制,许多司机不得不被动参与。若司机经常拒绝此类派单,其此后拿到的单量会显著下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看到,不少网约车司机频繁吐槽“一口价”模式导致其多劳不多得——订单量和工作时长增多而收入却原地踏步。

该名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这类订单的收入(不含平台奖励)往往仅够覆盖司机的驾驶成本,而对于平台自身来说,不仅“几乎赚不到钱”,还引发了司机群体对平台的不满,进一步降低了平台整体的服务质量。

针对网约车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顾大松强调,应聚焦司机的小时收入与劳动时长,尤其是以小时收入为核心衡量标准,划出一条合理的底线。

近期,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向社会公开发布《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就将司机最低小时收入纳入了规定。

该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收费合规管理制度,对收费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合规审查,确保收费项目与服务质量相匹配,确保驾驶员在提供正常服务时,其服务时长内的收入与分成不低于本市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拟明确保障网约车司机最低小时收入的地方性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地先后规范网约车市场秩序的同时,国家层面也发布了相关文件,为治理价格无序竞争提供更高屋建瓴的指导。10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明确提出经营者应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共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涉嫌价格无序竞争的经营者进行提醒告诫,要求其自觉规范价格行为,严守价格竞争底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