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财经观察:走进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0-16 08:05:03

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随2025“走读中国 遇见陕西”国际媒体交流项目,与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11国共12位记者一同探访陕西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实地了解无人机试飞产业及其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地副总经理张弛表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各类无人机企业,无论企业的体量大小,均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试飞基地将始终坚持以协助企业探索各类商业化应用场景为目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真正实现商业模式闭环,实现低空各类场景的常态化运转”。

“试飞基地这样的基础设施很重要”

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远离闹市的喧嚣。在一个小雨沥沥的上午,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向来访记者展示了即使这样的天气状况也无法阻挡无人机“鹰击长空”。在进入基地大门不远处的草坪上,刚刚接收到新任务的一架白色无人机缓缓升空,按照预定路线开始巡检。在不远处,国内首个5G网联版无人机自动方舱关闭舱门,为返航后的无人机进行充电、质检。

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该方舱不仅可为无人机提供稳定的户外停放环境,避免外界极端温度对无人机性能造成影响,还可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降、自主充电,有效解决无人机续航和无人管理问题,推动无人机标准作业无人化、非标作业少人化。

带着“无人机如何在空中工作”的疑问,《环球时报》等媒体的记者一行先后来到基地的低空服务中心和低空综合指挥中心参观。在低空综合指挥中心,借助铺满整面墙的硕大电子显示屏,可以看到基地工作人员通过飞行服务监管平台,向无人机派发航线任务,选择AI识别种类(如车辆、人物),利用算法发现问题。比如,无人机可以在巡检过程中,通过搭配的算法自动发现非法采砂的情况,然后反馈到平台端。平台上的人看到后,就可以派发给有合作关系的相关部门进行现场确认,如果属实就进行处置。

“基地目前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飞行测试服务。比如,为物流企业提供测试航线,为各类无人机提供场景验证的环境等。”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副总经理张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基地部署的5G-A通感一体基站可同时实现通信与感知功能。在通信方面,传输速度是5G的5-10倍,容量提升10倍,穿透力更强,信号更稳定。在感知方面,基站(或设备)在收发数据信号的同时,利用这些电磁波信号的反射、散射等特性,来探测、定位、甚至识别周围的物体、空间和环境。就像蝙蝠的声波系统,既可以和同伴对话(通信),又可以通过回声来感知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形状和速度(感知)。

在基地对面的大片空地上,各国记者还在教练的带领下体验了大型无人机驾驶。格鲁吉亚ForYou传媒、JAKO电台首席执行官兼主编塔拉赫切夫·米哈伊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飞基地这样的基础设施很重要,“如今(无人机)这个领域发展得很快,越来越多的设备由不同厂商生产出来。在这里,不同公司的无人机都可以得到检验。与此同时,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学习如何驾驶无人机也很重要”。

“有效提高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今年2月28日,作为陕西省内首家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场地面积157亩,是集研发试制、检测验证、试验飞行、适航服务、飞手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截至8月底,基地已正式入驻单位12家,包含企事业单位2家、办公企业10家,涵盖了无人机生产、研发、培训、巡检及监测等多个领域。据悉,自正式揭牌至8月底,基地累计试飞里程约3752公里,累计安全飞行时长约321小时,累计服务企业73家,累计安全飞行273架次。上半年,基地完成飞手培训40余人,其中39人取得中国民航局资格。

过去,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这样的基础设施曾是众多无人机企业心中的“渴望之地”。陕西虽聚集大量无人机相关企业,却因缺乏专属试飞空域,从业者常需奔赴数百公里外试飞,成本高、效率低。入驻该基地的故源科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与基地合作后,企业告别了前往数百公里外试飞的历史,大幅降低了来回运费和人员成本;试飞排队周期缩短,使企业能快速获取试飞数据,缩短研发及上市时间;同时,基地在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多项扶持政策,助力企业更快推向市场。

“基地成立的初衷之一便是为解决企业试飞难题。”张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基地可协助企业办理飞行任务审批手续,提供便捷、安全、专业、优惠的试飞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基地的成立也是为带动低空经济产业全链条发展,弥补产业配套短板,带动制造、测试服务、培训等一批低空经济产业落地。此外,探索低空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也是基地成立的目的之一,包括研究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及相关监管措施,健全完善低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为低空经济发展打造示范标杆。

张弛举例称,通过模拟各种复杂环境和场景进行测试和验证,基地可以有效提高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为未来实际应用提供保障,有助于降低飞行事故风险,提高飞行器的整体性能表现。

“中国无人机应用场景远比想象中广泛”

据了解,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已于7月成功完成了低空物流航线首飞,这标志着西咸新区在低空经济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高新三期两区域实现多航线、常态化的商业低空物流运输已成为可能。

谈到与低空经济有关的话题,在基地参观实操的外国记者们都很兴奋。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首席执行官巴巴耶夫·纳西米就感慨说:“在中国,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远比想象中广泛。从城市交通管理到农业监测,再到森林防火,基地的这些创新应用,让我清晰看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巨大潜力。以前只在新闻里听过,今天能在基地亲眼见证这一切,整个过程都让人印象深刻。”

和这些在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耳闻目睹中国无人机企业发展的外国记者一样,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和智库聚焦中国的“低空经济”产业。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称,在全球其他地区,配送无人机与飞行汽车还更多停留在科幻层面,然而在中国,这些技术正逐渐成为现实。去年,中国无人机配送的包裹量达270万件(不含餐饮外卖)。中国邮政借助无人机,让快递员无需再搭乘轮渡,就能为福建省的海岛居民配送物资。全国数十座城市通过无人机向医疗机构运输血液,25万架无人机负责为农田喷洒化肥与农药。此外,还有无人机被用于高层建筑灭火、边境缉毒,以及将医学检测样本运送到实验室。

“中国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手扶持低空经济。”日本智库“地缘经济研究所”称,202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16个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低空经济”,但到2024年,这一数字增至29个。例如,湖南省鼓励各市州发放低空旅游消费券,对于利用新型飞行器开展商业化飞行的企业给予运营补贴;黑龙江省则承诺为从事航空设备和电池系统研发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该智库称,中国政府计划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部分原因是为了充分发挥该产业巨大的带动效应。与汽车领域类似,低空经济是一个产业链高度关联、供应链覆盖面广的行业:直升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核心装备,需要发动机、电池等各类零部件的支撑。另外,低空经济的业务范畴广泛,涵盖直升机旅游、小型航空器驾驶,以及利用无人机进行基础设施巡检维护等。通过创新与突破,该领域在打造人员运输、货物配送等全新商业模式方面潜力巨大,进而创造新型就业机会。

不过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警示,该产业发展必须遵循“全国一盘棋”原则。官方媒体提醒地方政府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避免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

离开西咸新区无人机试飞基地时,格鲁吉亚记者米哈伊尔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数字技术在兵马俑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到无人机试飞基地的设施建设,“中国可借鉴的经验”始终都值得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