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大股东质押96%、网传欠薪过亿、营收连降四年,科蓝软件怎么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阳 数智研究社 时间:2025-10-16 10:08:46

近日,一则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老牌金融IT服务商拖欠员工薪资的消息,将专注于银行信息化赛道的上市公司科蓝软件推上舆论风口。消息称,该公司自2024年起便出现持续性欠薪,部分员工被拖欠薪资与报销款项长达半年,涉及金额或达上亿元。

尽管消息尚未得到公司官方正面回应,但科蓝软件近年来在经营层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已在其公开的财报中显露无遗。数据显示,公司不仅营收规模连续四年下滑,亏损也在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622万元。

经营困境之下,董事长不断质押股份获取资金。2024年末,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王安麟持有的公司股份质押比例高达96%。为了获取维持公司运营所需的资金,创始人几乎已将个人所持全部股权作为抵押。

从持续亏损到大股东近乎“满仓”质押,再到甚嚣尘上的欠薪传闻,一系列信号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这家在数字银行领域曾连续九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到底有多缺钱?

陷入“垫资-回款难”死循环

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公司自2024年6月起便开始出现裁员,员工总数从约2100人降至目前1700人左右。

更严重的是薪资发放问题,网传该公司已将员工工资发放与项目回款情况直接挂钩——项目回款快的,欠薪周期约两三个月;回款慢的,则可能长达半年。此外,自2024年10月起,员工费用报销流程也基本停滞,导致部分员工不仅领不到工资,还需自行垫付大量公务开支。据传,公司整体的应付职工薪酬已累积至1.7亿元。

传闻背后,是科蓝软件日益严峻的经营现实。

作为一家深度服务于银行业的IT企业,科蓝软件的业绩与下游客户的景气度高度相关。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及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面临利润增长压力,其IT预算也随之收紧。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已从2021年的高点持续下滑,2024年全年营收仅为8.4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1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8.0%。

营收下滑的同时,公司盈利能力也在恶化。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亏损622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科蓝软件商业模式中固有的“垫资-回款难”的死循环。服务大型银行客户的IT项目,通常具有周期长、实施复杂、前期投入大的特点。作为乙方,科蓝软件需要预先投入大量人力成本进行项目开发与实施。在项目完成并获得客户验收后,才能确认为“应收账款”,但实际的现金回款往往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审批流程。

这一模式对乙方的资金垫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对比几家同样服务于大客户的软件企业可以发现,科蓝软件的垫资压力尤为突出。将其“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与“存货”相加,并将总额与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可以衡量公司的项目垫资程度。数据显示,科蓝软件的这一比例在同类公司中是最高的,其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当期营收。

这意味着,公司投入在项目中和等待客户支付的资金,比其一年所能产生的全部收入还要多。

在回款效率方面,科蓝软件同样不容乐观。其应收账款的回款天数在同类对比公司中也是最长的。科蓝软件不仅在项目前期需要大量垫资,在项目后期回收资金的周期也异常漫长。

一头是不断投入的垫资,另一头是迟迟无法收回的账款,这种两头受压的局面,共同将科蓝软件推入了一个对现金极度渴求的境地。当经营活动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时,公司为支付员工薪酬、供应商款项等刚性支出,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这也直接导致了其控股股东的高比例股权质押。

面对困境,科蓝软件也在积极自救。尽管利润持续下滑,但公司通过加强回款管理等方式,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在成本控制方面,2024年公司员工总数减少了830人,相应薪酬支出也同比减少1亿元。然而,根据财报数据粗略计算,人均辞退补偿仅为1.2万元左右,公司在处理人员优化问题时非常窘迫。

98%质押红线与AI布局

为维持上市公司运转,控股股东、董事长王安麟几乎押上了全部身家。股权质押,即将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通常是创始人在公司面临资金困难时的最后手段之一。

当质押比例高达96%时,意味着其个人能够动用的融资杠杆已接近极限。

这种极高的质押比例,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信号。它不仅限制了控股股东未来进一步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旦公司股价因业绩不佳或其他负面消息出现大幅下跌,触及质押平仓线,质权人(通常是银行或券商)有权强制卖出质押股票以保全自身资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可能引发公司股价连锁下跌,甚至导致控股权的不稳定。

网传因王安麟高比例质押及其他原因,其个人信用状况受到影响,部分银行已对其新增贷款持谨慎态度。如果这一情况属实,意味着科蓝软件通过大股东质押获取外部资金的情形也在收紧,公司的资金链将雪上加霜,形成危险的恶性循环:经营缺钱 -> 股东质押 -> 质押率过高 -> 再融资困难 -> 经营更加缺钱。

在内部资金链紧绷、外部融资渠道受阻的双重压力下,科蓝软件在战略层面的布局也显得步履维艰。当前,AI和大模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各行各业,金融IT领域更是首当其冲。无论是智能客服、风险控制、量化交易还是信贷审批,AI技术的应用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对科蓝软件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能否抓住这一波技术浪潮,是决定其未来能否摆脱困境、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在AI领域的布局显得有些保守。公司近年来研发的重心,主要放在其自研的交易型数据库SUNDB上。在已资本化的研发费用中,对SUNDB的投入占到了42%。

数据库作为基础软件,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科蓝软件希望借此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意图也十分明显。但问题在于,数据库的研发和市场推广都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商业回报周期却很长。2024年,数据库业务在科蓝软件总营收中的占比尚不足2%。

在一个需要快速迭代和巨额投入的AI时代,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短期内难以产生规模化收入的基础软件上,这一战略选择的风险不言而喻。当竞争对手们纷纷推出与大型模型相结合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时,科蓝软件在AI应用层面的声音相对微弱。虽然公司在半年报中也提及利用AI技术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并推出了智能高柜数币机器人“小蓝”,但这些举措尚未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影响力,也未能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上。

标签: 软件 公司 科蓝 资金 员工 项目 金融 比例 银行 问题 股东 客户 大量 战略 个人 消息 风险 压力 股权 流程 现金流 数据 数据库 部分 王安麟 整体 智能 薪资 产生 上市公司 董事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