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上海徐汇“十四五”期间全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产出达千亿规模

IP属地 中国·北京 澎湃新闻 时间:2025-10-16 12:13:28

“十四五”期间,上海徐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亮点?

10月16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徐汇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10月16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徐汇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有关情况。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十四五”以来,徐汇区聚焦“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目标任务,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人民城市建设样板,努力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徐汇范例”。

这五年,是坚决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蓬勃发展的五年。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徐汇滨江“模速空间”考察调研,勉励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徐汇区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正在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


位于徐汇滨江的上海“模速空间”。徐汇区 图

五年来,徐汇区抢抓发展机遇,全栈布局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特别是2023年,38天建成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点燃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目前,全区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占全市61%),总产出达千亿规模,重点抓三件事:

一是科创策源。服务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创新“国家队”,集聚清华、复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创新中心,以及浦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推进原始创新,同时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上海五大基础模型均诞生于徐汇。

二是应用导向。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焦制造、文旅、教育、治理等15个领域,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开设上海首家智能产品体验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位于徐汇区的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徐汇区 图

三是生态支撑。接续推出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创业载体,做强算力、算法、语料、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其中,已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规模超千亿元。

这五年,是奋力发展提质、改革增效,区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徐汇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

一是产业动能加速重构。徐汇区规上服务业年均增速10.2%,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居中心城区第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创金融等四大产业集群增长强劲,基本达到“4个千亿”的产出规模;智能终端、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快速壮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6.46%,其中企业占比提高到5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市第一,累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数、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均居中心城区第一;建成了20个高质量孵化器,3家获评市级高质量孵化器,占全市1/4,科技和产业的创新融合正加快催生化学反应。

二是城区功能持续优化。徐汇区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五大功能区”,新一轮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面积达全区总面积44%,108个更新项目全面推进,重大工程累计开竣工超2100万平方米;城区面貌不断出新,居住环境不断提升,街区漫步遇见美,全区上下“建设新徐汇”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昂扬向上;接续打造徐汇滨江功能区,“十年磨一剑”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水区,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热力秀场、中央公园、创业梦工厂等高能级功能组团整体规划、次第呈现,西岸梦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沪上新地标”串珠成链,黄浦江西岸更加流光溢彩。

三是改革效能充分释放。徐汇区深入推进242项重点改革任务,在40多个领域探索形成全国、全市“首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性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徐汇,入选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等,成功发行“十四五”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174家,保持中心城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长79.2%。

这五年,是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城区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五年。徐汇区牢牢坚持红色文化主色调、海派文化主体性,全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

一是活化历史文脉。徐汇区深入挖掘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精神内涵,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海派文化品牌,“武康路-安福路”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徐家汇书院、武康大楼等成为现象级文旅新地标,土山湾博物馆展现“海派文化之源”特色,不断唱响“海派新声”;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龙华广场、黄道婆纪念公园等,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600余万人次。

二是促进文旅消费。徐汇区深化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赛娱经济等新业态,让人气“流量”变经济“增量”;“十四五”期间,全区商销总额突破8000亿元,社零总额突破1300亿元;推进徐家汇商圈转型蝶变,徐家汇中心、新六百等商业体即将精彩亮相,成立赛娱经济联盟,每年举办大型演唱会、重大体育赛事等近50场次,人均体育消费居全国第一;放大徐汇滨江“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效应,举办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国际光影节和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打造浦江游轮、低空观光、无人机秀“水陆空”文旅新场景;依托衡复风貌区、漕河泾开发区独特优势,打造新零售“亿元商街”、元宇宙街区等特色目的地,壮大多元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漕河泾开发区。徐汇区 图

这五年,是涵养儿女之心、儿女之情,人民城市建设绘就新图景的五年。徐汇区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十四五”末,民生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一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徐汇区实施“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约21万户居民实实在在受益。实现零星旧改、小梁薄板房屋总体“清零”;完成旧改征收54.4万平方米,东安一二村、长桥新村、张家弄等27个地块、9877户居民搬进新家园;实施原拆原建项目16个,涉及11.39万平方米,3100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旧住房综合修缮1150万平方米,总量是“十三五”的2.7倍,覆盖近4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居民得益;加装电梯1330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推进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实施“百园百路百里河”工程,建成“百园之区”,路网密度提高6.03%,完成160条“美丽街区”景观道路建设,正在推进120多里河道贯通治理,让徐汇蓝与绿相融、城与园相宜,生活更富诗情画意。

二是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徐汇区升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成40个功能复合的“生活盒子”,28家社区长者食堂获评“优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各级各类学校9所,改建5所,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打造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新建、改建医疗机构18家,市区两级医院50%门诊号源下沉社区;入选上海首批儿童友好先行实践区,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1家、认知症床位1137张,率先探索“物业+居家养老”模式。


百代小楼。徐汇区 图

三是持续提升治理能级。徐汇区构建“四个人人”城市治理共同体,率先推进多格合一、片区治理,建立民情快办、企事快办等工作机制,“12345”热线工作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让群众办事更省心、企业发展更顺心;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一网通办”入选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全市首推“一网统管”首席数据官制度,城区安全韧性水平不断提高。

回望“十四五”,徐汇区坚持党的领导、自信自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展为民、发展靠民,坚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

展望“十五五”,徐汇区将干字当头、奋力一跳,打造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策源功能更加强劲、人文魅力更加彰显、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城区治理更加高效的“创新徐汇、品质城区”,努力成为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引领示范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