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 SEO 是为搜索引擎做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目的在于在搜索结果里拿到高排名,让用户点击、进入网站、产生曝光或转化。
在生成式 AI(如 ChatGPT、Google 的 AI 搜索模式等)时代,一个新的竞争赛道正在出现:GEO(Generative / 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有时也被称为 AEO)。文章把它对比为“SEO 的后继者”——目的是成为“答案源”或至少是“答案的组成部分”。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
在 GEO 语境下,“被 AI 引擎引用/采纳”比单纯排名更关键。你可能不是第1位,也可能不在传统搜索首页,但如果 AI 在回答时“摘”了你的内容、引用了你,你就赢了。
AI 搜索时代与 GEO 的新生态主题见解思考GEO 的意义与趋势GEO 还处于初期阶段,其规则、最佳实践尚未完全明朗,但很多媒体和营销者已开始布局。(Fast Company)就像 SEO 在20年前还没有“权重算法公式”时一样,现在就是试错期与先行者机会为何“被选中”比“高排名”更重要在 AI 引擎中,答案内容是汇聚自多个来源,“被选中”意味着品牌曝光、可信背书。排名靠后可能根本不会被 AI 摘要。传统 SEO 的关键词密度、反向链接等机制可能不再那么直接有用错误/误导的信息风险加剧如果 AI 回答里出现“错误内容”或 “歪曲”内容,那么你的品牌形象可能被动受伤。特别是 AI 回答通常会“混合”多个来源,不容易追责或修正。(Fast Company)在 SEO 时代,错误信息可能还被用户质疑,但用户至少能看到原文;但在 AI 引擎里,错误可能被直接“镶嵌进”答案中,无从辨真伪广告 / 变现模型的机遇与挑战AI 回答里加入广告是几家平台在试验的方向(例如 Google 已在某些 AI 搜索体验中“捆绑”广告),而这些广告可能会和答案中的引用源一起分成。(Fast Company)如果未来 AI 回答中广告与引用挂钩,内容创作者有可能获取广告分成。但关键在于“被引用”率媒体/品牌的角色选择困境有些出版商选择阻止 AI 抓取其内容(不让被用作训练 / 引用),以避免被“剥夺控制权”;另一些则积极参与 GEO,希望成为“答案源”。(Fast Company)对于品牌或媒体来说,是被动接受(被引用 / 被用作原料)还是主动争夺答案位置,是一个战略抉择对于内容/营销/品牌的“GEO 应对策略”(可操作建议)目标成为“答案源”
不只是写好 SEO 文章,更要写 能被 AI 引擎合理引用 / 摘录 的“段落 / 模块”。
用简洁、准确、有结构化的语言(如“定义 → 举例 → 关键点总结”)
在段落开头 / 结尾给出“摘要 / 核心观点”
使用清晰标题、小节、列表等格式,将信息拆解成 AI 易读的模块
加强可信性 / 权威背书
增加引用来源、引用文献、数据支持
保证内容真实、答案明确、不含模糊表述
让自己/品牌所在领域有更多“可查证的身份 / 认证 /履历”
监测 / 分析 AI 查询 / 回答引用
探索或使用工具来追踪哪些 AI 回答摘录了你的内容
分析这些摘录的上下文、用户提问方向、答案方式
在热点问答 / 新兴问题方向上快速覆盖内容,争夺先机
比如使用AIbase的GEO排名查询工具:https://app.aibase.cn/tools/geo
内容 + PR / 社交 /分发协同
与媒体、社交平台、行业渠道联合推动“被引用”的可能性
利用公关 / 社交热度带来“被注意 → 被 AI 引用”的机会
内容不只是写在自己的网站,也应在权威 / 媒体 /行业平台出现
风险防范 / 声誉修复机制
定期监控 AI 平台、搜索引擎、社交平台中是否出现“错误摘录”
如果被误用 / 误引用,及时通过博文、声明、纠错内容等回应
保持内容更新,以防陈旧或错误信息继续被引用
做好“内容许可 / 抓取”策略
决定是否允许 AI / 爬虫访问自己的内容(robots.txt、API 授权等)
如果允许,要在协议 /许可中写清使用规范(引用方式、署名方式等)
如果不允许,要做好潜在被“屏蔽” / “错失被引用”风险的评估
核心总结:在 AI 搜索时代,“被引用”比“排名靠前”更重要;SEO 的逻辑正在被 GEO 所挑战。
GEO 还处于早期,但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新战场。
品牌 / 媒体 /内容创作者要主动设计“可被 AI 摘录 / 引用”的内容结构与风格。
同时要强化可信度、监控被引用情形、做好风险应对。
最终目标,是在 AI 引擎的“答案生态”里占有一席,而不仅仅在传统搜索引擎里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