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0月16日在沪举行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于10月24日-26日在上海临港中心举办,主题为“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Science in Future)”。
届时,将有25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等国际顶级奖项得主参会,其中12位首次亮相论坛。论坛开幕式上将现场颁发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与“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大奖项。
汇聚25位顶尖科学家、众多国内外院士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鹏瑞公益基金会、红杉中国承办,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临港实验室联合承办。
据介绍,本届论坛将汇聚25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菲尔兹奖等国际顶级奖项得主,其中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4位,以及在华内地工作的著名科学家丘成桐和姚期智。同时,还将有众多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等来到论坛。
据介绍,今年有12位顶尖科学家“新面孔”加入论坛。他们的研究覆盖了从数学、计算科学到生命科学、材料化学等多个基础且前沿的领域,将会为论坛带来多元和宝贵的新视角。
本届论坛将聚焦全球科技前沿,共同探讨基于未来科学的基础研究、技术突破、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科技治理等重大课题,以“1场主论坛+6场分论坛+10余场衍生活动”的立体活动矩阵,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据悉,论坛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倡导“重视基础科学的基石作用,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引导科学探索关注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加强对青年一代科学人才的关注与支持”的科学价值观。
“亚洲规格最高”科学盛会亮点纷呈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自2018年在中国上海创设以来,致力于成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现已成为亚洲地区规格最高、全球顶尖科学家出席人数最多的国际科学大会。本届论坛精益求精、创新升级,具有四大亮点特色。
一是顶尖阵容,本届论坛将构建起顶尖科学家和全球科学精英对话的核心平台,全方位彰显论坛作为全球顶尖科学交流平台的吸引力,12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将首次亮相论坛,为论坛注入新鲜力量。
二是校地协同,本届论坛将深度联动四所上海顶尖高校及新型科研机构临港实验室,将高校学科专长与科研资源精准嵌入论坛活动,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链路,为推动全球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三是全民科普,本届论坛将进一步延伸科普价值,通过组织科技游园会、科学接力、科学教育论坛、科学创想营等“进高校、进场馆、进院所”的丰富衍生活动,彰显论坛在培育创新后备力量中的独特价值,激活全域创新动力。
四是本地融合,依托“临港科创城”的战略定位,本届论坛将邀请临港优质企业、在地科研机构深度参与,通过对接临港本土资源,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加速科技成果本地化转化,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打造展示临港开放创新活力的“窗口”。
作为论坛举办地,上海临港正积极打造“临港科创城”。科学家们的创新思想将与上海、临港的产业发展氛围深度融合,共同为“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这一主题增添丰富的内涵。
六场分论坛构建多元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四所上海顶尖高校,以及临港实验室,设置了青年科学家大会、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物质科学大会、临港脑疾病大会、莫比乌斯夜话6场分论坛,将针对特定学科和交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构成多元交流平台。
大会期间,2025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斯科特·埃默尔、韦斯·桑德奎斯特将现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见解。同时,大会还将发布功能分子AI发现平台,展示覆盖罕见病大模型、精准医疗等领域的AI赋能案例。
临港脑疾病大会将由临港实验室主办,将聚焦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俗称“渐冻症”)这三类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关注疾病的发病机制、技术创新、治疗方案和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前沿进展和挑战。本次大会将面向公众开放,欢迎相关研究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