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港股资本盛宴的赢家:拆解2025年最强投行版图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财华社 时间:2025-10-16 20:56:06
今年以来,沉寂已久的港股市场终于迎来反攻;在二级市场牛市行情的带动下,新股市场“一股难求”的“打新”热潮强势回归,投资者认购热情与市场赚钱效应相互助推、形成正向循环,成功为一度冷清的一级市场注入新活力。

财华社

今年以来,沉寂已久的港股市场终于迎来反攻;在二级市场牛市行情的带动下,新股市场一股难求的打新热潮强势回归,投资者认购热情与市场赚钱效应相互助推、形成正向循环,成功为一度冷清的一级市场注入新活力。

Wind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港股主板IPO家数有71家,IPO募资规模达1,879.89亿港元,比2024年全年的募资额879.12亿港元还要高出113.84%。

不仅新股市场畅旺,上市后融资活动也异常活跃。今年以来,港股主板有347宗上市后募资,远超去年全年的296宗,上市后募资额达到2,462.17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的855.50亿港元高出187.80%。

除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外,这些交易背后的投行也赚到笑。这场资本盛宴中,投行阵营的竞争格局正在被重新书写外资投行凭借头部项目把控力领跑再融资市场,中资头部机构则在IPO领域构建起规模优势,而行业整合的加速让中小投行愈发边缘化。

市场回暖:IPO与再融资的双爆发逻辑

2025年港股市场的活跃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共振的必然结果。港交所8月实施的IPO新规成为关键催化剂,通过允许发行人灵活调整定价区间、简化公众持股量计算等改革,不仅缓解了此前定价僵化导致的破发难题,更提升了优质企业赴港上市的意愿。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因定价分歧导致的上市延期或取消比例显著下降,投行项目成功率得到实质性改善。

特朗普政策和美股AI泡沫忧虑,推动资金流向估值偏低的新兴市场,例如港股市场,以及南下资金流入,寻求更高风险回报,也推动了港股市场的表现,也提升了港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意愿。

这种双爆发格局为投行创造了双重增量空间:IPO市场的扩容让投行保荐与承销业务量显著增长,而再融资市场的千亿级项目则成为拉动收入的核心引擎。从以上Wind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再融资规模比新股融资规模还要大。

中资头部:IPO市场王者

Wind的数据显示,从IPO交易的承销家数来看,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以40宗位列榜首,但是以募集资金规模来看,中国国际金融香港以321.94亿港元和16.92%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中金负责了今年的大Deals,包括融资规模最大的宁德时代(),承销金额或达82亿港元;新能源及机器人产业链供应商三花智控(),承销金额达42.95亿港元,还有禾赛-W()、奇瑞汽车()、海天味业()、蜜雪集团()等备受关注的大型IPO,都让中国国金赚了不少眼球。

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内地优质企业资源的深度绑定,尤其是在新经济与制造业领域,从前期辅导到上市承销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形成了显著壁垒。

以首发募资规模计排名第二的是摩根士丹利亚洲,承销金额最大的交易包括紫金矿业()分拆上市的紫金黄金国际(),达57.46亿港元,其次为恒瑞医药()的30.33亿港元,此外还参与了多家受欢迎新股的发行,包括海天味业、富卫集团()、宁德时代等。

首发募资规模排名第三的是华泰金融控股(香港),参与的交易包括三花智控、恒瑞医药、奇瑞汽车、紫金黄金国际、布鲁克()、曹操出行()等等。

保荐人业务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中信证券(香港)和华泰金融控股(香港),负责的IPO交易分别为26家、20家和12家。

外资巨头:再融资市场的头部项目猎手

Wind没有系统性地统计再融资交易背后的投行数据。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以来港股再融资募资规模最大的是比亚迪股份()和小米集团-W(),募资规模分别达到435.09亿港元和426亿港元。

比亚迪的配售事项整体协调人、配售代理及资本市场中介人分别为高盛(亚洲)、UBS AG香港、中信证券()、牵头经办人为招银国际融资。

小米的配售整体协调人、经办人及资本市场中介人分别为高盛(亚洲)、JP Morgan(亚太)和中国国际金融香港。

蔚来-SW()今年以来进行了两次配售,且募资规模不菲,分别为9月份的78.84亿港元和3月份的40.30亿港元,两次交易都有参与的投行包括摩根士丹利亚洲、UBS AG香港和德意志银行香港。

尽管没有确切的整体业务数据,但可以看出,高盛、JP Morgan和瑞银是港股再融资市场的隐形冠军,其中高盛更精准覆盖了比亚迪、小米、药明康德()、地平线机器人-W()前五大募资交易的四宗增发项目,充分体现了这家国际投行的业务把控能力。

结语:资本盛宴背后,当以排名致敬投行中坚

2025年港股市场的双爆发并非偶然,港交所新规的制度红利与全球资金的价值重估形成共振,既让IPO与再融资规模创下近年新高,更重塑了投行阵营的竞争格局中资头部在IPO市场以全链条服务筑起壁垒,外资巨头在再融资领域凭头部项目把控力占据高地,这些机构正是驱动市场活力的核心引擎。

资本市场的繁荣从来不是自发生长,每一笔千亿融资的落地、每一家企业的成功上市,背后都离不开投行在定价博弈、资源对接与流程推进中的专业支撑。这些幕后英雄的价值,需要被清晰看见、被正式致敬。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