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小米全新SUV曝光!这一波要将理想、问界“赶下神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电车通 时间:2025-10-16 22:10:53

雷军又要“搞事情”了!

在社交平台上,雷军分享了在新疆进行测试新车的最新动态,虽然关联了“小米 YU7”这一词条,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在对小米 YU7 进行高温状态下的续航、充电和防晒测试,但在电车通看来这波操作更像“声东击西”,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小米首款 SUV 的大量路试照片流出。这意味着,比起 YU7,这款从没露过面的 SUV 才更可能是雷军等高管亲赴新疆的“重头戏”!



图源:微博

结合网友曝光的路试谍照来看,这款 SUV 的车长有望超 5.2 米,车高大概 1.8 米左右,妥妥的大型 SUV 尺寸,而且还确认搭载增程混动技术,成为小米汽车首款混动车。显然,这款新车上市后就要与问界 M9、理想 L9、腾势(参数丨图片) N9、领克 900 等大型新能源 SUV 掰手腕。

不过现在新车还在路试阶段,准确的信息非常少,现在对这款 SUV 进行解读为时尚早,但有一说一,小米大型 SUV 不再将矛头对准特斯拉,电车通仍觉得小米首款混动车的前景压力一点都不比 SU7、YU7 小。

这层隐情,且让电车通为你点破。

留给小米的“差异化窗口”,正在变窄

在 20~30 万级别的纯电动车市场,小米推出了两款直接对标 Model 3 和 Model Y的产品。小米的产品策略很直白:只要能让消费者觉得“我的车比特斯拉更强”,就能把用户稳稳吸引过来。

销量事实证明,小米这招成了!小米 SU7 的月销量多次压过特斯拉 Model 3,稳稳站在前面,小米 YU7 也没落下,月销量紧紧跟在 Model Y 身后,稳居第二。



图源:电车通摄制

但到了高端混动 SUV 市场,画风就完全变了。小米全新 SUV 面对的不是“单一对手”,而是一群早就站稳脚跟的“老牌强者”。

问界 M 系列和理想 L 系列是这一细分市场的“开山鼻祖”。问界 M 系列有华为智能技术“硬核加持”,再配上一堆显档次的豪华科技配置,科技感拉满;理想 L 系列的“家用属性”深入人心,早已成为舒适出行的代名词。

不仅如此,其他竞品都盯着这两款标杆,铆着劲做差异化。



图源:理想汽车

最先跟上的腾势 N9,直接配备同级独有的“易三方技术” ,底盘实力独一档;领克 900 拥有双 180° 电动选装座椅以及全系 4 秒级的零百公里加速能力。从底盘、空间到动力,每一项都透着差异化优势。

据“21 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小米首款增程 SUV 的上市时间是在明年。可它还没进场,零跑 D19、新款理想 L9、智己 LS9 等混动 SUV 就已经先一步抢滩市场。

留给小米的“差异化窗口”,正在被竞品越挤越窄。

要是小米增程 SUV 还照着 SU7、YU7 的路子走,动力和续航大概率还是基础牌,但想跳出竞品包围,电车通觉得小米的“车载用品生态”或许藏着破局关键。

毕竟买大尺寸增程 SUV 的,大多是家庭用户。他们要的不只是“能开的车”,更是“方便全家的移动空间”,这也是理想 L 系列能站稳脚跟的核心逻辑。



图源:电车通摄制

小米最擅长的,就是将“车”和“生活用品”拧成一股绳,小米自身拥有庞大的生态体系和供应链,从 SU7、YU7 就能看出来,它完全有能力把手机支架、遮阳伞、头枕、手电筒收纳盒这些“小物件”搬进车里,让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

更何况,现在竞品也在“细节战”上卷疯了:问界 M9 五座版推出定制收纳箱、限位器等配置去应付用户的户外活动场景,蔚来全新 ES8 让后备厢秒变“移动衣帽间”。

比起冷冰冰的参数,家庭用户更吃“省心、细节”这一套。

对小米而言,参数堆垒或许能赢口碑,但“车载生态”才是能戳中家庭用户的“杀手锏”。 能不能靠这手破局,大概率会决定它在高端混动 SUV 市场的前景宽度。

买混动SUV的用户越来越少了

如果说竞品扎堆带来的激烈竞争是“外在压力”,那么消费者需求的悄然转型,反倒成为小米更难应对的“内在挑战”。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9 月份新势力零售份额达到 20.2%,较去年同期提升 3.4 个百分点,市场存在感进一步增强。其中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高达 70.3%,相比同期的 49.9% 占比呈现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在 10~15 万级别这个主流价格带,新势力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实现大幅提升,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动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乘联会定义的 “新势力” 并非仅指 “蔚小理” 这类原生新能源品牌,还包含了自主传统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比如深蓝、奕派、极氪、岚图等等。

由此能看出,当前新势力市场消费需求里,纯电动车需求高于混动车且稳步增长,是更多人的首选。



图源:鸿蒙智行

按理来说,混动车型兼顾“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既能解决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又能在日常通勤时享受电车的低成本和平顺性,对追求省心的家庭用户而言,理应是更全能的解决方案,但纯电动车更受青睐,背后其实有两层消费逻辑的转变。

其一,一、二线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已经完全消解的纯电的核心痛点,除了第三方补能企业之外,理想、蔚来、小鹏、华为能源等企业相继发力,小区充电桩、商场充电站,还是高速服务区的快充网络,覆盖率都比前几年大幅提升,续航焦虑自然淡了。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媒体见面会时提到,“增程车卖得比较好的厂商,将充电桩建到了珠峰大本营,而且规模并不小”。这恰恰说明,开纯电动车已经可以做到很多地方可以去,即便去珠峰都可以做到不加油,更何况是主要在市区内驾驶的家庭用户。

其二,纯电动车的体验感迭代更快。相比之下,它的车机 OTA 升级频率也比混动车高,这让智能座舱的流畅度、辅助驾驶的普及度,通常比同价位混动车型更突出。当然这只是当前的普遍现象,并非绝对,部分混动车的智能化也能达到比较出色的水准,比如新款岚图梦想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混动车型就失去了市场,纯电动车不过是刚好踩中了“补能方便、成本更低”的消费痛点,才形成需求更高的格局。



图源:电车通摄制

正因为如此,搭载大容量电池的增程 SUV 应运而生。这些增程 SUV 既保留“可油可电”的优势,又靠更高纯电续航减少补能频率,最终实现了与纯电动 SUV 近乎一致的便捷体验。

对于小米增程 SUV 而言,如果可以抓住“大容量电池+高纯电续航”的硬件核心,叠加自身擅长的车载生态优势,完全有机会在混动市场找到差异化立足点。

不仅如此,小米 SU7 与小米 YU7 的市场表现已验证其产品力认可度,消费者对“小米汽车= 高性价比 + 智能体验”的认知标签,完全可以迁移至增程车型上,如果在定价方面给出比理想 L9、问界 M9 更低的策略,确实可以吸引预算有限但追求智能体验的家庭用户。

小米增程 SUV 要迈过“三道关”

总结下来,小米增程 SUV 要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其实至少跨过三个难关,每一关都直接决定其市场突围的可能性。

第一难关自然是定价问题。理想 L9、问界 M9 等强调豪华和体验的大型 SUV,价格普遍在 45 万左右,而腾势 N8L、问界 M8 等拥有旗舰 SUV 大部分配置的“次旗舰”,价格在 35 万元左右。电车通认为,小米增程 SUV 把价格定在 35~45 万元这一区间内,可避开理想 L9 与问界 M9 的直接竞争,同时凭借性价比吸引中端市场升级用户。



图源:电车通摄制

第二难关是跳出“家用同质化”。目前,绝大部分大型 SUV 把家用这一场景用烂了,小米增程 SUV 需要打造出“人无我有”的标志性体验,如果单纯靠“车载周边生态”去堆砌实力反而显得新鲜感不够。

最后一个难关自然是纯电续航和 NVH 性能的表现是否有优势,这是增程 SUV 的“基本功”,将决定小米增程 SUV 受众基础的基数。

当前竞品的纯电续航已普遍达到 200km 以上,部分车型甚至突破 300km,小米增程 SUV 的纯电续航至少要达到 280km 才能解决用户“一周通勤不加油”的真实需求。

此外,理想、问界等旗下车型已经逐步优化的增程 SUV 的隔音能力,小米需在这两项基础性能上拿出过硬数据,比如公布高速工况下的噪音分贝值、底盘振动控制参数,才能打消用户顾虑。

小米增程 SUV 本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三道关,每一关都是它能否“活下来”的关键,否则再强的生态光环,也撑不起销量的基本盘。

(封面图源:小米汽车官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