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图卷,可触摸山东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服饰;穿越时空,数字人“孔子”会讲英语;借助VR技术,能沉浸式幻骑福建武夷;科技赋能下,红楼梦古籍文字从故纸堆中翩然走出;机器人组团秀才艺,现场弹琴、打鼓、写书法均有模有样……
这些国内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成果,集中展示在中国版权领域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场国际性盛会上。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开幕,共吸引57个展团、超1100家企业参展,创历届之最。
10月16日-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青岛举行。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中,一枚枚高颜值的冰箱贴受到热捧,不少参观者直接花钱买下,将这份喜爱带走。冰箱贴何以成新晋文创“顶流”?展会现场,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冰箱贴承载的不仅是旅游记忆,更是兼具美学、收藏与情绪价值的文化消费符号。
广东展出236件展品,十五运会周边产品亮相
10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山东省版权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版博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本届版博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设置五大板块,规划场馆面积近5万平方米,参展单位1100余家,数量达到历届之最。
16日,南都记者走进展馆会场,率先被各地展馆吸引。在主宾省山东的展区内,一台智能机器人“化身”书法家,正在复现大师级笔迹,于扇面写下“格局”二字,呈现“版权+工业”的创新成果。
会书法的机器人。
逛展期间,观众也能看到民俗文艺演出“胶东大鼓”,这是产生并流行于胶东半岛的一种说唱鼓曲形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深挖齐鲁文化底韵,山东还集中展出“夫子的祝福”、狮敢当、八仙归来等齐鲁系列新IP,通过“衣以载礼”明代服饰数字活化体验、天工开物大模型、《香山汉墓》《潍坊风筝记》VR体验等项目,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在广东展馆,南都记者也感受到了广东作为版权大省的“硬核底气”。展馆正门处,不少人跟着机器人弹奏的《蜗牛与黄鹂鸟》,哼起“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内外唯一一台能够真实弹奏古筝的机器人。
会弹古筝的机器人。
场内,广东还设置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文化内核的《广府梦华录》VR大空间、优必选悟空机器人等互动体验项目。其中,广东省出版集团推出的“万卷要义”大模型,结合智能体等技术,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也可赋能出版全流程。
南都记者了解到,本次版博会,广东展馆以岭南文化为基调搭建,集中展示了广东68家单位(个人)的236件展品,涵盖影视、广告、游戏电竞、动漫等核心版权代表性作品,广州牙雕、潮州木雕、非遗广绣、佛山陶瓷、阳江漆画等民间文艺代表性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开幕式定于11月9日举行。值此契机,广东展馆特别设置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展区,现场展示了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手办摆件、 “广彩书签挂饰” “漂流瓶冰箱贴”等特许商品。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及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告诉南都记者,其团队所设计的十五运会周边达到20类,涵盖毛绒公仔、PVC摆件、潮玩盲盒等。接下来,还会与游戏公司合作,推出有关吉祥物的创意游戏。
“在广东展馆里,我们也融入地方元素,展出与广东三宝、英歌舞、广州塔等相关的产品。整体设计注重多样性——既有经济实惠的徽章产品,也有具备收藏价值的摆件,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也让观众感受全运会的魅力和广东的文化特色。”刘平云说。
冰箱贴凭什么这么火?
本次版博会上,北京展区同样火热。该展区面积达360平方米,共汇聚了13家北京头部文化企业参展,展出各类版权作品2000余件。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展区入口处设有颐和园惊喜“驿站”,集中展示了2025年文创爆品,包括佛香香毛绒玩具、紫气东来流沙冰箱贴AR款、可切换四景的流沙冰箱贴等。
中颐文投集团董事长郭希臣对南都记者表示,公司会定期投入一定资金,去开发颐和园全品类文创。比如,去年一款以颐和园博物馆的掐丝珐琅花瓶为原型做成的冰箱贴,颇受市场欢迎,“后来我们做成系列,共推出三款。去年是爆款,今年依旧是畅销品。”
在郭希臣看来,打造文创爆品,首先文化主题要明确、元素抓取需精准,产品设计创意也要符合游客的认知度与契合度,并考虑产品包装、市场定价等因素,在特定的场景氛围下才能成为爆款。
在游览多个地方展馆后,南都记者发现,冰箱贴几乎是每个文创周边展区的标配,整体设计工艺精美,部分产品能旋转、拆解并拼凑,通过AR技术还可“解锁”文物故事。
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区,一名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展示了以该馆镇馆之宝“亚醜钺”为形象设计的多款冰箱贴。她说,现在的冰箱贴有直接复刻微缩文物的;有的注重增加趣味互动性以凸显可爱或丑萌风格;也有的强化生活实用性,如可当开瓶器使用;还有的主打收藏价值,为了让人们带回家更有纪念意义。
山东博物馆的冰箱贴产品。
出门旅游,带个设计精美、轻巧便携的冰箱贴回家,是很多人的习惯。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从各地旅游带回的冰箱贴,称价值“比冰箱贵了”。与此同时,这两年多款冰箱贴产品火爆出圈,甚至出现“一贴难求”的情况。
据南都记者了解,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已累计销量突破200万件,带动凤冠IP全系列销售额破亿。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 “天宫藻井”冰箱贴也出现抢购热潮,被称为“北京最难买的冰箱贴之一”。
冰箱贴为何能成为文创“顶流”?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总助焦润告诉南都记者,冰箱贴作为一种文创产品,不仅能记录旅行记忆,而且呈现方式很生动,还能融入生活中——“你每天打开冰箱门,就能想起去过哪里,这种情绪价值是在不断延续的。”
陕西展馆的冰箱贴产品。
刘平云则补充道,现在冰箱贴工艺发达,相较以往更容易在“型”和“色”方面进行突破,做出精美的线条、图形和色彩,并增加产品的互动性,这是“文化+艺术+商业”的集中体现。“从观看走向参与,有了参与才能连接喜欢,这是版权IP的价值所在,它能助力版权更加鲜活化、具像化。”
采写:南都记者李玲 发自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