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撞得面目全非,不过车门一下就拉开了,电池也没出任何问题。”——今日稍早时分,智己车主群里流传的一组事故照片引发群众热议。一辆智己LS6在高速路段行驶时不慎撞上违规停在路口的大货车,车辆覆盖件受损严重,但车门可正常开启、电池未发生热失控,车主仅受轻微擦伤。
事故现场的安全“硬指标”
在新能源车时代,碰撞后车门可开启是逃生的基础,保证电池在车辆受到撞击后不产生自燃,也始终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底线。
从车主曝光的图片可见,涉事的智己LS6车辆车头部完全碎裂,引擎盖因撞击力被掀翻,前脸结构严重破坏。
但车门仍能顺畅开启,乘员舱保持完整形态,未出现侵入性形变。
更关键的是,作为纯电车型,其动力电池在剧烈碰撞后未发生漏液、冒烟或自燃现象。
有专业汽车安全工程师指出,高速碰撞中车身结构抗形变能力与电池稳定性,直接决定乘员生存概率。此次事故中,智己LS6的表现,也用实例印证了其安全设计的可靠性。事故后,智己服务团队迅速抵达现场,协助处理定损、维修事宜,全程跟进的服务响应,也体现了大厂的办事效率与人性化举措。
车身结构坚如堡垒的移动安全舱
车身结构是构筑起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据专业汽车网站显示,涉事的智己LS6车型采用“十纵十横”潜艇笼式车身(图为26款车型结构框架示意),工程师通过纵横交错的高强度结构梁,将整个乘员舱编织成一个受力均匀、整体性极强的封闭框架,确保在遭遇外力冲击时,能量能够被迅速引导、拆解并分散至全车骨架,而非集中于一点造成致命的结构溃缩。为这副“钢筋铁骨”提供支撑的,是占比极高的高强度钢材料,尤其是在A柱、B柱等生命线区域,更是不惜成本地采用了抗拉强度达到军工级的热成型硼钢。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可以承受两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正是这种在生死瞬间挺身而出的“过度设计”,构筑了一道无声却坚固的生命防线。
十万台零自燃的技术底气
此次事故中智己车辆的电池安全表现,也并非简单的运气使然。自2022年推出首款量产车至今,智己汽车已创造超十万台交付车量零热失控的优秀成绩。这份来自真实用户的"零自燃"成绩单,已成为品牌安全实力的最佳注脚。
目前,智己全系车型所搭载的电池包已提前满足动力电池新国标,热扩散测试标准甚至高于国标要求。电池包内部,更是引入了航天级的气凝胶与相变超材作为防火墙。配合“预、导、构、隔、疏”五重热失控防护体系,智己承诺,即便在最极端情况下,也能确保电池包在24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为救援和逃生争取到了远超国家标准的安全冗余时间。相信已经登场和即将登场的智己车辆都会坚守品牌安全底线,将“先于国标、优于国标”的电池安全体系给到用户。
安全,才是品牌核心竞争力
从2022年首款车型斩获C-NCAP史上超高分,到后续车型接连拿下中保研全G评价,智己全系车型均以全球五星安全标准开发。今天发生的案例,又从真实事故的角度为大众展现出了智己汽车安全与“硬度”,也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树立了安全标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不仅在续航、智能方面持续进步,更会在安全性能上实现新的跨越。毕竟安全,才是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