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国产电池“下南洋”背后:印尼的镍诱惑|东盟商品观察

IP属地 中国·北京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10-18 14:10:38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莹亮 赖镇桃 实习生黄芷珊

你知道吗?全球每10块锂电池就有8块来自中资厂商!

2024年中资电池企业在东南亚狂砸超120亿美元,今年这股热潮更是有增无减,单是7月份就有三家电池厂商宣布“重注”东南亚,总投资额超10亿美元。

中国锂电厂争相“下南洋”的故事,还得从锂电池的关键原料——镍矿说起。镍作为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高温强度,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三元锂电池中,镍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储存容量,是决定续航能力的关键材料。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全球镍储量第一的印尼了。根据印尼能矿部发布的数据,印尼的镍储量为7200万吨,占世界镍总储量1.39亿吨的52%。2024年印尼镍产量占全球产量57%。

正是印尼的“资源底气”,吸引了中国锂电企业就地建厂。以印尼的纬达贝工业园为例,这是由来自中国的青山控股集团、浙江华友钴业和振石控股集团联合投资的综合性园区。依托当地930万吨世界级镍矿资源,规划总投资超110亿美元。纬达贝工业园打造了从矿山开采到镍钴湿法冶炼前驱体材料制备的完整产业链,开创了中印尼新能源产业"资源+技术+制造"三位一体合作的新模式,更是给中资锂电出海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当然促使国产锂电“下南洋”的动力,远不止是“近水楼台”魅力,还有东南亚的市场潜力。2023 年东南亚电动车销量已达20.4万辆,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 22%。这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对中国锂电来说,是不可错过的增长机遇。

然而,印尼的产业链垂直整合目前依然有限,一些关键材料也依赖外部进口,例如从澳大利亚进口锂,以及从中国采购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等。但可以预见,背靠镍、钴这些富矿,印尼将有望站上“C位”,成为东南亚动力电池的制造中心,为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整车厂源源不断供应“电包”。这是印尼的机遇,也是中资“下南洋”的动力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