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103岁杨振宁逝世,曾于东南大学的讲座中预测中国获诺奖前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现代快报 时间:2025-10-18 16:13:48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这位在物理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曾多次来到东南大学作报告,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


2006年,杨振宁在东南大学作《我的生平》演讲时,深情地对学子们说:“做研究,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前瞻性,选择最有发展空间的领域。”

当时,已经84岁高龄的杨振宁侃侃而谈。杨振宁说,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吴大猷、王竹溪。从这两个人身上,他明白做学问的重中之重是:从事研究工作,一定要选择未来20年、30年甚至40年有大发展的领域。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四年级时,找吴大猷指导他写学士论文。当时,西南联大对学士论文的要求是,必须写出自己对某一领域最前沿研究的看法。吴大猷给了杨振宁一篇讲分子物理的文章,这是当时物理学最前沿最热门的话题。“我很幸运,在分子物理刚萌芽的时候就走了进去,最后取得事半功倍的研究成果。”杨振宁说。

后来在西南联大研究生院读书,杨振宁请王竹溪指导他做硕士论文。当时,王竹溪正在研究刚刚发展的统计力学,便把统计力学介绍给了他。这恰好又是一个20世纪大有发展的领域,现在依然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以宇宙不守恒理论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杨振宁又在规范场理论方面大有作为。“我经常对我的研究生说,做学问,搞研究,技术上的工作要做,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你研究科目的最前沿的东西,选择一个最有发展空间的领域,这样,以后你的研究工作就会很容易。”杨振宁说。

2008年,他在东大开讲座时曾大胆预测,中国人才众多、经济高速发展,对科研的发展也非常热心,相信经过20年至30年的发展,要拿到诺贝尔奖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他还曾为“物理科学第一夫人”吴健雄叫屈。杨振宁说,吴健雄的实验引发了许多新的成果,后来这些成果陆续获得了3项诺贝尔奖,但她本人始终未能问鼎。每每谈及此,杨振宁都非常遗憾。

吴健雄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56年,她设计了一项验证“宇称守恒定律”的试验,证实宇称并不守恒,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人提出的科学理论。

2022年5月31日,“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101岁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享誉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撰写了文章来赞颂这位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他还特地委托中国台湾著名科学文化学者、《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的作者江才健先生从台湾赶赴会场,现场宣读了文章。



文章提到:1956年夏,吴健雄组织了一个实验组开始研究CO-60衰变中左右是否绝对对称。当时整个物理学界都认为,左右当然应该绝对对称,所以她的实验就变成了大物理学家冷嘲热讽的对象。“吴健雄为什么有勇气去做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希望的实验?是否希望侥幸发现左右并不完全对称?我认为不是!这不是她做人做事的态度。她认为CO-60是否左右对称是原则性的基础问题,当然绝对应该去研究,不计后果,这是她的过人之处。”

(东南大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