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补上6%缺失蛋白,精准医学才算拼完最后一块拼图?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18 18:11:07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目前已发现约18550种蛋白质,但仍有6%左右尚未被识别。只有系统解析人类基因组中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确定各类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及其功能,才能推断出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出特定的治疗方法。”昨日,2025上海医学论坛在浦江之畔的上海建滔诺富特酒店开幕,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在论坛上率先指出了当前直指健康的关键科学任务。


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

米歇尔教授指出,尽管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高达99%,但正是那1%的差异,决定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密码。“从个人基因组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很多信息,”他举例说明,“通过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分析,能够评估个体在癌症、神经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患病风险。”此外,米歇尔教授提到,基因差异还直接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效率。这意味着在未来,医生有望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点选择药物与剂量,避免“千人一药”的无效尝试。蛋白质研究将为精准医学带来新突破,他介绍,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解析蛋白质结构。一旦掌握了结构,就能抑制或者激活功能异常的蛋白质,并基于此进行药物设计。


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以“全球健康愿景:共铸精准医学新格局”为主题,汇聚全球300余位顶尖学者和行业领袖,旨在共同擘画精准医学未来发展路径,为全球健康治理体系与医学教育创新贡献智慧。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院长吕坚教授展示了3D/4D生物打印在肿瘤精准治疗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杰里米·柯克·尼克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荣誉教授杰里米·柯克·尼克尔森介绍了“表型医学”这一前沿领域,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整合人体多维度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来实现对疾病的精准预防、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从而推动医学从“一刀切”向“因人而异”的范式转变。“精准医学,作为医学范式变革的核心引擎,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范畴,它关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新体系的构建,更关乎全人类健康福祉的普遍提升。”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说。

医疗惠民也是论坛上专家聚焦讨论的议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院长利亚姆·斯米斯指出,数字健康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健康研究更快速、更经济,研究成果的数量也因此大幅增加。然而,高质量的研究才能提供可靠的成果,并确保最弱势群体能从中受益。米歇尔教授也提到,创新性方法将有助于解决诊断和治疗的负担问题,使精准医疗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2025上海医学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主办,围绕“营养科学赋能健康老龄化”“精准预防与健康协同”“产学融合推动营养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女性健康”“口腔颌面发育再生与协同创新前沿论坛”“医学人工智能”六大主题平行分论坛展开深入讨论,继续为推动医学发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智慧与方案。

原标题:《补上6%缺失蛋白,精准医学才算拼完最后一块拼图?》

栏目编辑:王蔚

本文作者:实习生 张依文 新民晚报 易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