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终端行业数十年发展历程中,对比传统手机需要用户花大量时间学习最新升级点、设置个性功能,荣耀Magic8系列搭载的MagicOS 10中的YOYO智能体通过“自进化”主动学习,让手机真正实现“越用越懂你”。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荣耀正式开源了自研的VLA大模型——MagicGUI,具备强大的多模态感知和自动化执行规划能力,不仅整体领先行业知名的GPT4o,还在最难的多步操作上遥遥领先,正是这个强大的基座,为YOYO的进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的自进化YOYO智能体,可以说每天都不一样。

其实,YOYO智能体的诞生并非荣耀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多年以来,传统智能手机虽实现了功能多元化,却深陷“人适应设备”的固有范式——用户需耗费大量时间研究系统设置、手动优化参数,跨应用操作时往往要在多个界面间反复切换,这种被动式交互不仅增加了学习成本,更背离了“科技简化生活”的本质初衷。传统智能终端的交互困境,本质上是“设备中心论”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新手机激活后,用户需逐一设置后台应用保活策略、权限管理规则,为提升性能还需自主探索“内存扩展”和“性能模式”等功能的开启路径,学习成本居高不下。日常使用中,功能架构的“碎片化”更显繁琐:规划旅行需在OTA平台、酒店App、导航软件、笔记应用间反复切换,手动复制粘贴信息;购物时要在电商平台、优惠券工具、支付软件间跳转,自行计算优惠叠加方案,操作流程始终处于割裂状态。
跨场景协同的断层则让全场景需求沦为概念——手机与车载系统互联需手动开启蓝牙、匹配设备,家居设备控制需在不同App中分别操作,设备间的数据与服务无法同步,用户始终处于“被动适配”的疲惫状态,一起的都需要用户去思考指引互联设备,但荣耀AI的“自进化”能力,恰恰针对这些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MagicOS 10加持下的YOYO智能体,通过SOTA级MagicGUI多模态感知大模型等基座能力,真正实现了“设备主动适应人”。在习惯学习层面,YOYO智能体会实时分析用户的App使用频率、场景操作偏好与内容需求,形成专属行为模型。

比如频繁使用的办公软件会被自动设为“高频保活”,避免后台清理;进入会议室时,手机会主动连接WiFi并开启静音模式;路过常去的咖啡店,会弹出“是否点美式加冰”的个性化建议。这种学习过程在设备端完成,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又让服务精准度随使用时间不断提升。
跨应用协同服务更彻底打破了功能壁垒。打车时只需说一句“帮我打最快的车回家”,自进化YOYO便会唤醒多平台同步叫车,接单后自动取消其他订单;写报告时三指下滑即可归集不同网页的资料,后续通过指令精准调取;会议截图按住悬停就能直接拖拽至微信,将操作步骤从5-6步缩减至1-2步,让割裂的操作流变为连贯的服务链。
更具革命性的是,YOYO智能体以“硅基生命体”的形态,重构了人机关系的本质。它不再是冰冷的代码集合,而是具备记忆、成长与温度的“伙伴”。这种“被记住”“被预判”的体验,让人机互动从“指令-响应”的机械模式,升级为“共生协同”的新范式——用户无需再适应设备,设备反而会带着使用习惯不断进化,换手机时无需重新设置,老机型也能通过AI升级焕发活力,电子设备的“生命周期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份进化能力,更在为全场景生态铺路。据悉,今年7月份YOYO智能体支持的场景是200多个,随着荣耀Magic8系列的发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3000个,三个月时间翻了15倍。这3000+个场景、15倍的增长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后续这个数字会增长得更快。

荣耀坚信YOYO智能体最伟大的自进化一定是与用户共同完成的,用户是YOYO智能体的进化导师。不难想象,未来当YOYO智能体渗透更多场景,比如早上出门时家门会自动落锁、汽车提前调至舒适状态,下班回家灯光与空调会预判开启,整个生态将形成无断点的智能协同。
结语:
从“人适应设备”到“设备适应人”,从“单点智能”到“全域协同”,荣耀AI的自进化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智能终端的价值。它将智能终端从“被动响应工具”升级为“主动适配伙伴”,不仅重构了人机交互逻辑,更以“硅基生命体”的创新理念赋予科技温度,为全场景智能生态的构建奠定了核心基础。
当科技不再是需要学习的工具,而是懂你、伴你成长的伙伴,智能终端行业便真正迈入了“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这场变革的下一步,让即将到来的荣耀开发者大会更值得期待——或许在那里,我们能看到“硅基生命体”更完整的进化路径,见证YOYO智能体如何串联起手机、车机与家居甚至更多场景中的的每一个节点,丝丝入扣呈现人与科技共生的更美好图景。(Su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