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北京会场内,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的发言在会场掀起不小波澜,迅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四年半造车历程与一年半产品市场化进程背后,是小米汽车已达成40万辆交付量的成绩单,这一数字不仅印证了其造车节奏,更凸显了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深耕。雷军不无自豪地透露,小米YU7车型全系标配700Tops高算力芯片,并统一搭载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这一配置策略既提升了辅助驾驶的安全性与用户体验,也为未来技术迭代铺平了道路。
要实现这样的技术突破,自然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小米在组合辅助驾驶领域首期投入已达57.9亿元,专属研发团队规模也突破1800人,如此重注正呼应了行业技术加速迭代的趋势——正如工信部在会上披露,我国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新车销售占比已突破60%,智能化已成为车企竞争的主赛道。
“智能网联汽车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雷军在发言中反复强调这一理念,他认为当前产业正处于历史性机遇期,全行业应凝聚共识,将资源集中投向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坚,这一主张恰好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所指出的“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突出”形成呼应,引发会场热烈讨论。
面对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等行业乱象,雷军更是直言不讳地提出倡议,呼吁在政府指导下以安全为基、质量为本、创新为向,共同净化产业环境,他掷地有声地说“应当把资源用在底层技术攻关,而非相互倾轧上”,这一表态赢得不少与会企业代表的点头认同。
从全系标配高算力硬件,到近60亿元的研发投入,雷军表示小米正以开放姿态共建产业生态,这一系列动作无不体现其聚焦技术创新的发展逻辑。而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的思路,恰恰契合了本次大会所倡导的“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共识。
当前我国已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完整产业体系,3.5万公里测试道路与1.1万套路侧单元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此背景下,雷军的倡议被业界解读为行业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发展”的转型信号,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