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像人”到“场景最优解”:石头科技副总裁乌尔奇分享人机协同新思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0-20 20:10:10

环球网

10月18日,在以“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为主题的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智能清洁机器人头部厂商石头科技副总裁乌尔奇分享了其对机器人演进路径、AI人机协同及技术普惠的最新思考。面对“机器人是否必须拟人化”的行业热议,石头科技给出了明确答案:解决真实问题,比模仿人类更重要。


G30 Space登场:轮式+机械臂,才是家庭清洁的“最优解”

在大会“机器人场景化应用趋势”圆桌论坛上,乌尔奇直言:“家庭清洁的难点从来不是‘像不像人’,而是如何应对无序路线和随机障碍物。”为此,石头科技今年推出的旗舰产品G30 Space并未追逐人形热潮,而是选择在成熟轮式平台上集成五轴可折叠机械臂——这一设计使其能主动识别并移动鞋子、玩具等障碍,甚至将纸团抓取并投入垃圾桶。

“扫地机器人之所以能成为首个大规模落地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品类,正是因为抓住了用户核心痛点,并用最经济、高效的方式解决。”乌尔奇强调,场景驱动的工程创新,远比形态模仿更具商业价值。

AI不止于算法:人机协同深入产线与物流

在智能制造端,石头科技正将AI从“决策层”延伸至“执行层”。乌尔奇透露,在其惠州智慧工厂的SMT贴片产线,AI系统可动态优化生产路径;而在物流环节,智能装箱算法不仅计算货柜与货物的几何最优解,更首次引入工人熟练度作为变量,使系统调度更贴合一线实操,真正实现“人机共创效率”。



对抗“数字鸿沟”:技术普惠需要“可及性设计”

针对智能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问题,乌尔奇提出“双轨策略”:一是建立分层培训体系,为产线工人、客服等不同角色配置适配的智能工具(如EMS系统、AI客服);二是坚持包容性产品设计,例如支持语音交互、界面视觉放大、触控容错等,确保技术对非数字原住民同样友好。“好的技术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具备自适应能力,服务最广泛的用户。”

全球化2.0:从出海到“本土化扎根”

自2018年启动出海战略以来,石头科技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IDC最新数据,2025年Q2,石头科技以15.2%的全球市场份额领跑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在核心的扫地机器人品类中市占率达20.7%。


“大家能够在国内买到的扫地机器人,其实就是这个品类在全球范围内最好的产品。2018年,石头科技就开始走出国门,我们在海外的重要国家以及地区,都设立了分公司以及子公司,做本土化战略。我们在德国、韩国、土耳其、北欧等国家都达到了50%以上的市占率。可以说,精品化的产品加上本土化的运营,帮助石头科技从中国品牌成长为了全球标杆。”乌尔奇表示。


ESG不是口号:绿色制造已嵌入产品全生命周期

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石头科技将ESG理念融入战略底层。公司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优化能源效率与碳排放管理;在组织层面完善员工成长与保障体系;在治理端构建覆盖决策-执行-监督的ESG框架,并已获得多项国际信息安全与可持续认证。

结语

当行业仍在争论机器人该“像人”还是“有用”时,石头科技选择用G30 Space的机械臂和惠州工厂的AI调度系统给出答案:技术的价值,在于精准回应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在全球化与可持续的双重坐标下,这家中国科技公司正以场景创新为锚点,推动智能硬件从“功能实现”迈向“体验重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