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百度崔玲玲:中国AI专利占全球60%

IP属地 中国·北京 观察者网 时间:2025-10-20 20:13:28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10月19日,在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分论坛上,百度专利事务部总经理崔玲玲称,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6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人工智能专利拥有国,创新者积极投身AI领域,技术创新与迭代活力持续增强。

在本次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表示,如今,AI和其他数字技术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以炙手可热的生成式AI为例,2023年,全球在该领域新增专利达1.4万项,是10年前的17.5倍;与两年前生成式AI刚刚发布时相比,增幅近50%。她认为,AI专利的快速增长,本身就是中国知识产权能力广泛提升的体现;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AI专利的授权量超过2万件。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中国AI专利申请总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总量38.58%,稳居世界第一。

在生成式AI这一新兴领域,中国的优势更为突出。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显示,2014 - 2023十年间,中国累计申请生成式AI专利超3.8万件,是美国的6倍;2024年全球新增4.5万件生成式AI专利,中国贡献2.7万件,占比61.5%。

从分类来看,图像和视频数据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专利中居首位,文本和语音/音乐类分居二三位。排名前10的专利申请方分别是腾讯、中国平安、百度、中国科学院、IBM、阿里巴巴集团、三星电子、字母表、字节跳动和微软。在全球AI专利Top20企业中,中国占据11席,除中国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还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

学术领域,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包揽全球学术机构前三。区域分布上,北京、广东、江苏形成创新高地,三地专利总量占全国近50%。

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AI产业的蓬勃发展。以百度为例,其在AI领域深耕多年,文心大模型相关专利达283件,在深度学习和大模型领域专利数量全球第一。腾讯在AI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近三年研发支出超1500亿元,其在生成式AI等方面的专利成果也颇为丰硕。这些企业的创新成果,共同推动了中国AI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

在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浪潮面前,中国对AI知识产权治理反应迅捷且成效突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本次论坛致辞中透露,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护航AI创新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于今年1月启动新一轮《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形成“常态化”修改态势,明确AI虽不能成为专利申请主体,但AI参与的发明创造可申请专利保护,同时提供多元化审查模式。

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中国以“是否具有市场替代效应”原则作为判断依据,避免对AI产业过度限制。这种灵活且务实的治理方式,既保护了创新者的权益,又促进了AI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上海,AI行业深度介入知识产权治理创新,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设立维权工作站,开通服务“绿色通道”,组织会员单位培训,并与法院系统研讨应对知识产权诉讼。这种行业参与、多方协作的治理模式,与欧美模式不同,为中国AI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业务相关负责人蒋彤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紧密跟踪AI技术发展,于今年1月启动了新一轮《专利审查指南》的修改。这是近年来连续第三次修改,已经形成“常态化”修改的态势。总体上,响应的修改点总量已占《指南》的一半之多。根据新制定的专利审查标准,AI虽不能成为专利申请主体,但AI参与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这一明确规定,提高了AI技术获取专利的可预期性,激发了申请热情。同时,我国还在不断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优化机制,为AI提供优先审查、集中审查、延迟审查等多元化审查模式。

尽管中国AI专利数量领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核心技术方面,美国在基础算法、AI芯片等关键领域仍掌握主动权,具身智能的核心专利多数由日韩美企业持有。研发投入上,2024年美国企业AI研发投入达672亿美元,远超中国企业。同时,部分专利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