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竞赛白热化!全球资本开支飙升,中国快速追赶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0-21 00:09:40

2025.10.20


本文字数:312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韦薇

近阶段,华尔街各大投行纷纷上调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CSP)的资本支出,人工智能(AI)浪潮的竞赛滚滚来袭。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绘制AI流通性》(Mapping AI's Circularity )中表示,当前AI投资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将进入多年度资本扩张周期。

该机构分析师预测,到2027年,AI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与销售额比率将达到26%,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32%的峰值,并超过页岩气开采热潮时期的水平。市场共识认为,2025年、2026年、2027年AI赋能企业的资本支出将分别达4500亿美元、5200亿美元和5400亿美元。此外,已披露但尚未启动的承诺租赁付款额还超过3350亿美元。

尽管泡沫论不胫而走,但各界并不认同,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场科技领域里的“军备竞赛”。各大科技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甲骨文等)加大资本开支,特别是在GPU采购、数据中心、电力上的投入。这种巨量投入和“不能落后一步”的紧迫感也暗示着,谁在大模型和应用生态中占领先机,就可能获得类似“战略武器”的优势。大模型训练成本极高,导致只有头部云服务商和AI公司能负担,早期积累的模型质量、用户数据和算力规模会形成“马太效应”,输家难以翻盘。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快速实现追赶。另一家华尔街投行Jefferies提及,在过去12个月里(截至8月底),中国四大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开支与美国同行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而且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中国云服务提供商资本开支占云服务收入的比例已超过美国。

AI赋能企业资本开支远未见顶

在生成式AI爆发的这几年,每一年相关企业的资本开支都会被大大低估,近期华尔街又开始马不停蹄地上调预测。

花旗集团最新研究认为,AI基础设施的投资与部署正在远超预期地急剧加速,这并非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重演,关键区别在于,真实存在的企业级需求为这轮投资热潮提供了“出口”,形成了价值验证的闭环。

基于这一判断,花旗大幅上调了对科技巨头的AI资本开支预测,将2026年的AI资本开支预测从4200亿美元上调至4900亿美元。同时,到2029年的累计资本开支预测也从2.3万亿美元提升至2.8万亿美元。花旗表示,上调后的2026年资本开支增长预期为24%,显著高于目前20%的市场共识。整个AI基础设施产业链,包括半导体、硬件及其他基础设施供应商,都将从这轮加速投资中受益。

在资本开支大潮下,近期各界担心英伟达、OpenAI、甲骨文之间的“资金-产品”闭环的潜在集中度风险,但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对第一财经表示,美国团队的研究显示,整体情绪仍然积极,资金将驱动产能与基建升级。通过供应商与提供商间的股权投资,能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行业快速产能扩张,进而加速AI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美国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球领先,此类资金安排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

在生成式AI浪潮下,AI赋能企业的资本开支用在哪里?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提及,主要集中在云和基础设施上大型AI模型训练需要超大算力,一般企业自身的数据中心无法满足,需要依赖云服务商提供的GPU/TPU集群。因此,云服务提供商(AWS、Azure、阿里云等)会增加资本开支——建设数据中心、购买高性能服务器、GPU、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即使模型训练完成,也需要云端部署来为客户提供 API 或在线服务,仍然依赖云资源。

其他资本开支可能还包括:专用硬件研发,部分企业会开发自研 AI芯片;网络和冷却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对带宽和散热有高要求等。

算力租赁模式渐成主流

更值得一提的是,表面看似已经庞大的资本支出数据还是低估了实际投资规模,因为这往往未计入算力租赁,这已成为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对数据中心扩张的重要方式。

微软和甲骨文目前是租赁的最大使用者。近年来,租赁在微软总资本支出中的占比不断上升,2025财年租赁额增长了76%。而租赁对甲骨文而言是一项新采用的策略,2025财年该公司首次披露的租赁额约为30亿美元。

租赁的逻辑在于,如果公司购买资产(如数据中心、服务器等),会在当期投资活动中形成较大资本支出,压低自由现金流(FCF)。若改用租赁方式,资产取得时不产生投资现金流出,而是分期支付租金(大部分计入融资现金流)。结果,FCF看起来更健康,市场会认为公司“资本效率高”“现金流充裕”。

对于谷歌、微软这类超大规模云商而言,每年资本开支动辄数百亿美元。若完全自建数据中心,会形成巨额现金流出。通过租赁(尤其是与 Equinix、Digital Realty等数据中心运营商签约),它们可以把一次性投资变成分期租金支出,并保留现金用于高回报领域(如AI芯片、LLM训练、广告系统优化)。对投资者而言,FCF看起来更健康,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更高。

租赁趋势是否将持续?过去几年,租赁承诺(即已签订但尚未启动的租赁协议)大幅增加,摩根士丹利认为,这表明向租赁模式转变的趋势可能不会放缓。值得关注的是,2024财年至2026财年第一季度期间,甲骨文的租赁承诺增长了230%,meta的租赁承诺增长了300%以上。这些被称为“尚未启动的租赁”的承诺,将在资产投入使用后开始产生费用。

中国资本开支提速

中国在AI资本开支方面也毫不逊色。DeepSeek是催化剂,而阿里巴巴则是带动资本开支的领跑者。该公司在今年年初发布财报时提及,未来三年AI和云服务的资本开支高于过去10年的总和。

Jefferies在近期发布了题为“云计算资本开支:中国正快速追赶美国”的主题报告。在过去12个月里,中国四大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开支约为450亿美元,而美国同行的这一数据为2910亿美元。尽管如此,中国正快速实现追赶。

这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2023年第四季度起,中国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开支季度增速不断加快,2025年第二季度增速甚至达到了3倍;其次,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中国相关企业的资本开支占云服务收入的比例已超美国。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这一比例达到121%,而美国为94%;中国的资本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增长速度也更快,虽然仍低于美国。

投行普遍预计,随着中国云服务提供商积极投入AI资本开支,核心业务将实现快速改善。也正因为如此,海外同行都开始关注中国数据中心主题,尤其是世纪互联(VNET)与万国数据(GDS)。同时,互联网巨头的估值也得到提升。

Jefferies亚太区互联网及媒体行业主管庄耀鸿(Thomas Chong)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和美国相比,中国在云服务的渗透率和市场规模方面仍处于早期的阶段。To B相对To C的增长更是一个长远发展过程。不过,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估值不高,相较于海外同行存在折价,预计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云估值将根据各自的规模和技术实力进行重新审视。

他也提及,云服务对大模型的意义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训练和推理阶段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现在DeepSeek的出现让各个行业看到通过AI来提升生产力的机会,这会促进云业务的需求。近期,推理需求急剧增加,更多企业会将业务搬上云。在议价能力方面,综合性的服务能力大模型+云计算服务(IaaS、PaaS、SaaS、MaaS),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比单纯的降价更为重要。

微信编辑| 苏小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专用邮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