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拍个照就能测秃头等级?蚂蚁这AI医疗App我体验了一下

IP属地 中国·北京 量子位 时间:2025-10-21 12:14:39

梦瑶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你知道“支付宝”已经杀入AI医疗赛道了吧……

还是马云赐的名——AQ。

反正之前为啥做AI医疗,我是没理解马云的战略思考,但直到前两天随手用了用蚂蚁AQ,这才明白——

蚂蚁这回不是在做什么医疗AI,而是拿“看病”这个需求,用AI能力完成了场景闭环…之前什么医保、支付、本地配送,全都被闭环了。

有点技能在身上了…

最近加班有点头秃,随手拍了张发缝“写真”,AI就把脱发程度给run了出来,别说这小西兰花还挺形象~



(看到这结果又能安心地熬夜了......)

我又丢了份心电图上去,它也能看得门儿清,连心率异常和QT间期延长都能识别出来:



查医保也so easy,梦幻联动支付宝,原本要点好几级菜单的折磨也被治好了:



还能化身老中医还能看舌象,什么气虚、阳盛、寒热平衡,整得挺头头是道:



一顿操作猛如虎,病都还没缓解,流程已经走完了。

说实话,这产品有点意思~

独测测不如众测测,咱实测开扒——看看这AQ到底啥水平。

能看病,也能顺带挂号买药

先说说整体用下来的感觉吧,优缺点都比较明显:

问诊流程ok、诊断结果也算比较准、能通过图片识别病例报告和表层病症。

甚至有些功能还能和支付宝联动,比如直接买药、查医保,一整个闭环悄悄就打上了,蛮惊喜的~

但也有几个明显槽点,比如它有些功能,其实市面上别的AI Agent也能做。

而且感觉一些诊断结果根本用不着多模态分析,光靠用户填的那些文字信息就能推出来了……实用性存疑!!!

再比如CT片子这类硬核影像,似乎识别不了…….



不吹不黑,咱们细细看来,先讲讲大家最关心的问诊能力

蚂蚁AQ这套问诊流程,和咱平时去医院看病的流程差不多——

先来一波初步判断,再问你具体症状,最后给出诊断建议~

作为一个常年“战痘”的选手,我直接狠狠甩出一张皮肤照片!!!



AI识别速度蛮快,不仅能看出是哪类皮肤问题,还能结合我填写的具体感受来做进一步判断。

诊断结果也是挺准的,和我去三甲医院看出的结论几乎一模一样,这波属实有点超预期。

值得提一嘴的还有它自动弹出的一个叫AQ智库的页面,页面有点像百度百科:



它会把你当前的诊断关键词拆解成几个部分,比如病因、典型表现、治疗方式、注意事项。

而且还都标了专家署名,意思是告诉你我们这结论经过了专业医生的三审三校,看得出内容不是糊弄人的。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AI给出的诊断结果比较笼统,太泛了——

就像是在看病,但又不完全是给你“本人”看的。

更像是在听一个路过的老中医讲“你们年轻人都是火气大”……(doge)



这套知识库系统如果再因人而异一点,体验感应该会更好一些哈。

除了看病这些基础功能,蚂蚁AQ也把科普&急症等问答问题补得也挺到位:



觉得蛮不错的是,面对急症的问题,AI会第一时间安抚患者的情绪,然后再提出具体的轻重缓急步骤,这点倒是蛮人性化的~

对了,看病还能直接挂号买药,跳转支付宝一条龙服务安排上了:



蚂蚁这一波产品逻辑哦打得好啊——(治你的是我,收钱的也得是我~)



不光如此,蚂蚁AQ还把支付宝查医保的活儿也干了,查找链路说实话比支付宝里更短。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好好。

识图这块也看得出门道

蚂蚁AQ不光支持文字问诊,它还能通过图片进行病情诊断。

先看看测下来最有意思的功能,AI智能皮肤检测——

不光能测肤质,还能看舌象和发量,通过皮肤诊断出肤龄、水油度、肤色、敏感度、光滑度、衰老度的得分???

这是把老中医和美容机构的活儿也包了,太会集大成了……



甚至……还能识别痘痘、黑头和毛孔的面部位置:



这个功能是真的蛮让我震惊,整个检测环节也很快,真要是准确,谁还花钱上美容院当大冤种做皮肤检测啊……

直接按着AI的标记去清洁黑头,涂痘痘药就好了~

除了能识别皮肤图片,蚂蚁AQ还能化身检验科大夫分析病例报告

我喂了张血常规报告+心电图上去,它能抓出异常指标,顺带配上一段解释说明,看起来专业度还可以。



但也不是所有图都认得。

比如我上传了一张CT片,半天只回了一句“无法解读”:



累辽累辽,看来还得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啊……

不过识别药品这块,它又能接住了。

拍个药盒,它能识别药名、适应症、注意事项,对中老年人来说,这种“拍一下就知道是啥药”的功能还是蛮实用的: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AI在解释一些医学术语时还会标明出处,引用了论文、权威资料,看得出来内容堆得挺扎实~

测到这儿,蚂蚁AQ这一整套看病流程,也差不多摸出套路了——

从识图问诊到购药挂号,蚂蚁AQ把“看病”拆成了一个个小动作,然后悄悄嵌进了你熟悉的App使用习惯里。

整个功能链路的确打得很顺:

看病的是蚂蚁AQ,挂号、买药、查医保的也大多是自己人。

一套流程下来,闭环闭得稳,体验也挑不出大毛病。

当然了,生态打通了对商家肯定是好事儿,但对用户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比如有网友就提出了隐私相关的担忧:



总的来说,我建议你这么用AQ:

1.日常小毛病可以问问,像感冒、长痘、血常规分析还挺靠谱。(但涉及影像检测的还是去专业医院。)

2.挂号、查医保、识别药盒这些功能挺顺手,能省不少事。

3.晚上突发小状况、不方便就医时,也可以用AQ先参考一下应对建议~

4.遇到不方便输入的情况,比如家里老人使用,可以试试AQ的“打电话”功能,支持语音交流。

但重点还是:真要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建议老老实实去医院看医生。(重点)

祝大家健健康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