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铁饭碗”到卫星企业总监 她以女性力量闯航天|封格女性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封面新闻 时间:2025-10-21 12:16:36


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10月,距离周京京辞去公职已有半年。

周京京曾在四川眉山工作12年,从制造业招商引资到经信工作,从基层科员一路晋升至科室负责人,是家人眼中“稳定人生”的典范。

在大多数人认为事业步入正轨的年纪,她离开体制,选择投身一个陌生却充满前景的科技领域。半年前,她正式加入专注商业航天与卫星应用的国有企业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天智慧),担任市场营销总监。

在她看来,这个决定不仅挑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职业路径的期待,也重新定义了“有意义的人生”。2025“封格女性年度公益之夜”即将启幕之际,周京京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分享了她对“封格女性”的理解。



周京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辞去公职初心未变

要做有意义的事

周京京成长于一个传统家庭。父母均为公务员,家族中多位亲属也在体制内任职。大学毕业后,她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系统,历经驻村扶贫、科室管理等多个岗位锻炼,逐步成长为业务骨干。

“父母和家人一直觉得公务员是非常体面和稳妥的职业,所以大学一毕业,我就考了公务员。”为何要辞去稳定工作?周京京提到,随着年龄增长和女儿出生,她开始反思这份“稳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作为一名女儿,母亲曾经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平衡的身影时,令她心生敬佩;作为一名母亲,她也萌生过疑问,自己到底应该给女儿树立怎样的榜样?在35岁的年龄节点上,周京京慎重考虑后辞去了公职。面对稳定的工作,她选择转身,背后是对自我价值、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

离职前,她和女儿谈了一次心。她对女儿说:“妈妈想换一份工作,因为我想追求自己的理想。”虽然孩子无法完全理解“公务员”或“辞职”的含义,但她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的变化:“你现在更开心了。”这句话让周京京坚信,母亲的选择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人生不应被规训,而应由自己定义。

周京京的辞职并非一时冲动,但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此时,工作稳定,处于职业中的上升期。家人希望她继续走“稳定路线”,相夫教子,安享安稳。“我不想等到80岁回头看,觉得这一生好像做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促使她最终下定决心的,是职业价值观的重塑。她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初心并不是“捧铁饭碗”,而是“做有意义的事”。

享受工作的不确定性

在科技企业看见更多女性力量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卫星应用向农业、气象、交通、应急管理等领域延伸。周京京辞去公职加入的环天智慧,是致力于将高精尖卫星技术转化为民生服务的国企代表。在了解其在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后,她看到“能为国家和人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

从公务员到科技企业营销总监,这是一次彻底的“大转行”。工作内容、节奏、考核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被颠覆。“以前当科长,每天做什么都很清楚;现在,我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她说,“但我享受这种不确定性。”

初入公司半年,最大的挑战不是专业技能,而是身份转换带来的心理落差。“很多人觉得公务员出来本领退化了,我也怀疑过自己能不能胜任市场工作。”但她很快发挥出体制内积累的独特优势: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政企对接经验。

她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逐一与部门员工深度交流。“我不是来当‘官’的,我是来合作的。”打破“上级命令—下级执行”的管理模式后,部门内部建立起平等对话机制。短短半年内,营销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提高,执行力明显增强。

工作中,她充分发挥了女性管理者在细腻、共情、统筹方面的特质。比如,大型活动组织中,她会关注纸巾摆放、饮水温度、动线设计等细节;在客户接待中,她善于以柔性沟通化解冲突,避免“对抗式谈判”。

高强度工作中,她带领的女性团队展现出惊人战斗力:有人凌晨两点结束出差,三点还在做PPT,清晨七点参会;有同事痛经服药后坚持工作……她们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比男性差,甚至在很多方面更强。”

目标坚定

想要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尽管换了赛道,但初心始终未变。“当年选择考公务员,我的初衷不是贪图安逸人生,而是想为人民服务。”周京京说,如今,她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与公司一起用卫星技术实现更大的公共价值。比如,利用光学卫星数据,可提前两三个月预测农作物产量变化,帮助农户规避风险;通过雷达卫星监测房屋、桥梁位移,可在地震前发出预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她对未来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一是打造一支“橄榄型”营销团队,人人独当一面;二是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三是推动更多“从0到1”的产品创新,让卫星技术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我们想要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主动走出舒适区,渴望在更广阔的舞台创造真实价值,周京京说,她拒绝活在“社会对女性的规训”里,也不愿让女儿重复自己曾经的困惑。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下一代:人生的答案不在别人嘴里,而在自己心里。

她说:“我最大的品质,是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这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在理性分析环境、评估能力后的坚定前行。她说,自己的决定不是逃离体制,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初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