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打假官司”?看“数智”如何“数治”!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1 16:11:26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点击上方图片回顾专栏往期内容

编者按

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一场重塑性变革。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以场景建设、数字建模为重点,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开创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海数字法院》专栏持续关注数字法院建设,讲述我们如何通过数字改革向“数据”要质量、向“技术”要效率、全方位赋能人民法院工作的故事。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

既侵害他人权益,

又扰乱司法秩序、破坏社会诚信。

如何才能实现对虚假诉讼的

精准识别、有效阻断、系统惩治?

上海法院以数字法院建设为契机,将原先一个个针对不同领域的 “小切口”虚假诉讼场景,整合为 “防范惩治虚假诉讼规范应用场景矩阵”,通过对原告诉讼频率、诉讼标的、诉讼主张等要素自动对比分析,实现对典型虚假诉讼行为的系统化识别与预警,直击虚假诉讼的“隐秘角落”。

筑基: 双重防线,

构建“数智防火墙”


图片源自网络

“假离婚、实逃债”、虚构债务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利用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诉讼逃避执行……虚假诉讼往往披着合法外衣。

如何借助大数据实现从“个案甄别”到“类案预警”,构建一套贯穿立案、审理、执行全流程的治理体系?这引发了上海法院法官们的深入思考。

通过总结“涉车牌买卖虚假诉讼甄别预警”等应用场景的建设经验,系统梳理各类虚假诉讼案件的类型与特征,上海法院重构防治路径,构建起 “前端防范、后端治理”的双重防线。

预警:精准提示,

为法官办案“强底气”

前端防范,重在根据不同虚假诉讼侵害对象行为模式的差异,设置多个针对性识别场景。比如“假离婚、实逃债”甄别预警、涉套路贷犯罪被告人释放后以未被发现的虚假借款合同再次起诉甄别预警、规避执行类虚构债务风险提示预警等高发防治领域,均在矩阵中一一覆盖。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周伟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在开庭排期后收到 “虚构债务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甄别预警”场景的提示,“您正在审理的案件,被告近期涉及离婚类纠纷,可能存在债务承担影响债务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建议您及时了解被告婚姻状况,妥善处理债务承担……”

这一提示,让周伟提前掌握关键背景信息。“场景提示非常及时,司法大数据让我们的庭前准备更加充足,事实审查更具针对性,司法裁判更有底气,是 ‘报警器’也是 ‘防火墙’。”周伟如是说。

治理:纠偏治乱,

为诉讼秩序“筑屏障”

后端治理,则侧重于协助法官明确对虚假诉讼的程序处理和对行为人的处罚措施,避免“纠而不惩”。

虹口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在办理一批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件时,收到场景矩阵中 “再审后未及时裁定终结执行提示预警”场景的提示。经核实,这批申请执行的民事案件均已被认定为虚假诉讼,原审判决已被撤销。基于此,执行法官迅速裁定终结执行,解除相关执行强制措施。


图片源自网络

场景矩阵的识别、提示,打通了信息壁垒,让虚假诉讼在执行环节“显出原形”,确保及时纠偏,保障了诉讼秩序,也帮助执行法官依法高效处理案件,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展望:迭代升级,

让“数智防线”更坚固

“防范惩治虚假诉讼规范应用场景矩阵”上线并非终点,进化之路仍在继续。

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核心,在于对数据的有效占有、深度分析和利用。通过构建一个个应用场景,搭建一组组场景矩阵,让数据融入审判、反哺业务,推动法院工作理念、业务流程、治理方式实现重塑。“防范惩治虚假诉讼规范应用场景矩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司法智慧的凝聚,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数智防火墙”。

下一步,上海法院将推动矩阵覆盖更多类型的虚假诉讼场景,并在后端治理上持续发力——通过建立虚假诉讼人员信息库、构建虚假诉讼风险防范指数等,充分利用数据反哺业务,总结类案经验,推动虚假诉讼治理从“单点识别”走向“体系防控”,进一步实现矩阵功能迭代升级。


本期作者

姚相丞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


本期作者

潘志川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


来源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审判管理办公室

文字:姚相丞、潘志川

责任编辑:姜叶萌、邱楚扬、周易培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上观号作者:浦江天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