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9月23日至24日,“豫见绿色未来 全球外交官探索比亚迪之旅”活动在河南郑州成功举行。当孟加拉国、新西兰等 14 国驻华使节在比亚迪赛车场上,亲身体验仰望 U8 凭借 “易四方” 技术在水中灵活转向,围观 “天神之眼” 系统完成精准代客泊车时,这场 “全球外交官探索之旅” 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展示,成为了一场比亚迪全球影响力的生动注脚。
销量王座:从数据领先到利润重构
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首先建立在无可辩驳的销量硬实力之上。2025 年第三季度,其纯电车型销量以 582522 辆对 497099 辆的悬殊差距,再度超越特斯拉,将连续领先的优势扩大至四个季度,单季净增领先量达 85423 辆。这一趋势并非偶然,前三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型累计销量已达 160.6 万台,占其 326 万台新能源总销量的 49.26%,彭博社更预测其 2025 年纯电交付量将达 217 万辆,远超特斯拉 161 万辆的预估水平。
销量背后更是基于全球用户对于比亚迪品牌、技术以及产品力的高度认可,比亚迪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溢价能力——同款车型海外售价普遍高出国内 30%-50%,海豹在欧洲售价 4.5 万欧元(约 35 万人民币),较国内溢价 40%,而海外单车净利润更是达到3万-4万元,高端车型甚至突破 5 万元。2025 年 1-9 月,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 70 万辆,在西班牙、泰国等关键市场实现对特斯拉的反超,其中泰国市场销量达 2517 辆,是特斯拉的 5 倍以上,这种量利齐升的态势,彻底颠覆了中国车企 “低价走量” 的传统认知。
本地化深耕:巴西样本的战略启示
如果说销量数据是全球影响力的表面印证,那么比亚迪在巴西的布局则揭示了其深层战略逻辑。2025 年 10 月 9 日,第 1400 万辆新能源车在巴西工厂下线,这一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首个里程碑,选择在南美大陆落地绝非偶然。比亚迪已在巴西深耕 11 年,凭借零部件本地化率 65% 的优势,规避了 35% 的进口关税,叠加巴西对纯电动车的零关税政策,使其元 PLUS 车型在当地实现超 25% 的利润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次下线仪式上,巴西总统卢拉获赠宋 Pro 车型并盛赞工厂 “让民众重拾尊严”,更凸显比亚迪本地化战略的深层价值。从为 COP30 气候大会提供 30 台定制新能源车,到工厂门前 “比亚迪路” 的命名(南美首条以中国车企命名的道路),比亚迪已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升级为巴西绿色转型的核心合作伙伴。这种 “技术输出 + 本土融合” 的模式,使其连续两年登顶巴西新能源市场销冠,拥有超 17 万名车主,为全球其他新兴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格局重塑:中国智造的全球话语权
比亚迪的崛起正在改写延续百年的全球汽车产业规则。在欧洲这个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比亚迪 2025 年上半年销量已接近 2024 年全年,西班牙市场份额突破 9.7%,意大利环比增长 140%,彻底打破了特斯拉与本土品牌的垄断。在东南亚,其通过先发优势抢占泰国市场,在南美以差异化产品覆盖混动与纯电赛道,在南非则以高性价比降低电动汽车普及门槛,形成了全球化的市场矩阵。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标准与认知的突破。当 “天神之眼” 辅助驾驶系统获得外交官们的一致认可,当 CTB 电池一体化技术被植入海外供应链,比亚迪已从 “产品出口” 升级为 “技术输出”。巴西总统卢拉将工厂视为 “尊严象征”,欧洲经销商从 “拒绝合作” 转为 “排队加盟”,这些转变背后,是 “中国智造” 走向技术标杆的跨越。正如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长 30% 的大背景下,比亚迪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正在用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深耕,定义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新规则。
从郑州工厂的技术展演到巴西的里程碑时刻,从连续四季度的销量领先到 116 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布局,比亚迪的全球扩张从来不是简单的 “市场占领”,而是以 “技术创新为笔、本地化共生为墨、绿色发展为纸”,书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叙事。当 “比亚迪路” 在更多国家延伸,当中国技术标准被纳入全球汽车体系,当新兴市场通过合作实现产业升级,这家中国车企正在推动一场更深层的变革,它不仅重塑了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更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南北国家互利合作、人类绿色出行未来,提供着源于中国的解决方案。这或许是比亚迪全球影响力的终极价值:它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的崛起,不是对旧秩序的替代,而是对更公平、更绿色、更共生的新秩序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