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eSIM进入快车道:中国移动以国产化技术打底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0-22 14:12:04

环球网

10月22日,随着 iPhone Air 正式发售并全面取消传统 SIM 卡槽、采用 eSIM方案,无卡化时代的序幕正式拉开。业内普遍认为,eSIM 的商用加速,不仅将改变用户的设备连接方式,更将推动通信行业向智能化、云端化迈进。


在这一节点上,中国移动率先完成了 eSIM 系统的全面改造与服务部署。相关系统平台、客服流程及省级营业厅均已具备 eSIM 业务承载能力。目前,用户可凭有效身份证件与支持 eSIM 的手机,在中国移动营业厅即可办理 eSIM 业务;有意入手 iPhone Air 的用户,可通过中国移动 APP“移动爱购”商城购买机型,并可使用 AI豆抵扣部分金额优惠购买 iPhone Air 现货产品。

为确保技术升级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中国移动提出 “P+E并行策略”——倡议终端伙伴在新一代 eSIM 终端设计中保留可插拔的实体 SIM 卡槽,实现 eSIM 与实体卡的双重支持。这一策略并非保守,而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务实创新:给予用户充分的选择权与过渡期,让新技术普及更平滑、更可持续。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移动针对 eSIM 芯片内核及卡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已持续开展三年攻关,形成自主可控的完整技术体系,为 eSIM 商用及 5G、6G 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系列布局,体现出中国移动在关键通信技术上的前瞻思维与持续投入,也为国内 eSIM 产业生态的成熟提供了支撑。

从产业维度来看, eSIM 的普及将重塑通信产业链结构,带动终端制造、芯片研发、系统设计与服务运营的全面升级。中国移动正携手产业伙伴,推出更多兼容 eSIM 的智能终端产品,拓展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到车联网、物联网等多元化应用场景,进一步释放通信行业的增长潜力。

分析人士认为, eSIM 商用落地,是中国移动加速构建“连接 + 算力 + 服务”一体化生态的重要一步。这一布局不仅丰富了移动在终端、云网与 AI 智能体领域的战略空间,也为资本市场释放出清晰的增长信号。随着 eSIM 的逐步普及,通信连接将从物理卡片转向数字化身份管理,中国移动有望在无卡化时代的产业生态中,占据更具战略价值的领导位置。(田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