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安世半导体“失控”何以撕裂全球汽车产业链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凤凰网科技 时间:2025-10-22 20:06:48

摘要:

安世半导体在产业生态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使其从一家行业巨头演变为地缘政治的角力点?

科技 出品

作者|姜凡

编辑|董雨晴

国庆假期期间,一场来自荷兰的资本与司法突袭,将安世半导体——这家对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举足轻重的IDM(整合器件制造)企业,推入一系列震荡之中。

从中方CEO被停职,中国区员工被停薪、系统权限中断,到海外客户无法接收中国工厂的产品,突袭撕裂了安世半导体,也波及了全球产业链。

10月12日,安世母公司闻泰科技发布公告,强烈谴责荷兰方面“以合规之名,行夺权之实”,并表示已启动行政复议与诉讼程序。公司CFO沈金佳在投资者会议上进一步透露,将启用《中国—荷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就“不公平待遇”提请国际仲裁。他也承认,整个过程不会很快结束,因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法律程序,它也是在地缘政治情况下,多方角力的一个过程”。

01

荷兰突袭,全球停摆

风暴始于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1952年《物资供应法》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调整,有效期一年。次日,公司三位外籍高管联手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请求,指控“公司治理”问题。令人意外的是,法院未经庭审,便迅速暂停了中国籍CEO、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职务,并将闻泰所持安世股权强制托管于第三方。

更剧烈的转折发生在10月7日。法院裁决不仅维持对张学政的停职,更指派一名外籍人士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的非执行董事,并授予其决定性投票权。从高管提请到关键裁决落地,全程仅用七天,节奏之快超出常规司法程序,被业内视为一场“法律闪电战”。

闻泰科技在公告中回应表示,公司积极与供应商、客户保持沟通,全力维系公司运营的基本稳定,缓解外部冲击;同时正在积极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团队沟通法律救济方案及手段,采取一切行动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此外其还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获得支持。

据安世半导体10月14日发布的公告,中国商务部已于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特定成品组件及子组件。同在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其中提到“我们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实施选择性和歧视性限制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生产的不是最先进的处理器芯片,但安世生产的产品仍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功率MOSFET等,几乎应用于所有现代车辆的控制系统。

据媒体10月16日报道,欧美汽车行业组织已相继发出预警,称芯片供应危机正蔓延至美国汽车制造业。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确认,多家车企收到安世无法保证交付的通知。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呼吁各方尽快化解供应链危机。

“汽车产业迭代周期极快,安世一旦停摆,影响将是全局性的。”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向科技指出。

10月18日,据媒体在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实地探访,该厂自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便开始实施出货限制,并计划从下周起推行“上四休三”的生产安排。与此同时,部分贸易商反馈,安世相关产品已出现供应紧张和价格上调的迹象。

闻泰科技也对媒体表示,“考虑到紧急状态下欧洲可能会切断系统、切断资金,中国区不得不采取独立的自救行为,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确保国内客户的供应。”

02

从商业到地缘,安世的命运转折

安世半导体在产业生态中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使其从一家行业巨头演变为地缘政治的角力点?

安世半导体起源于荷兰飞利浦集团的半导体标准产品部门,当时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等基础半导体领域。2006年,其从飞利浦半导体分拆出来,正式更名为恩智浦。2017年,恩智浦为收购飞思卡尔汽车芯片业务,将其标准产品部门剥离出售,后有了今天的Nexperia(安世半导体)。

此后,闻泰科技正式登场。

2019年至2020年间,闻泰科技通过一条清晰的资本路径,以超33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完全收购。

闻泰科技创始人,也就是此次安世风暴中的核心人物张学政,曾对这一场收购感到无比自豪,他在今年4月于哈佛大学中国论坛上发言表示,“安世不仅拥有百年的历史,更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

他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挽救半导体下行周期中安世的业绩颓势。自收购以来,安世的营收增长了60%,利润实现数倍增长,到2024年10月,安世还完了此前欠下的所有债务。

根据其官方披露信息,如今安世半导体年出货量超过1100亿颗器件,全球客户终端超过2.5万家,其中汽车行业客户占比超过60%。

作为张学政口中的全球化公司,安世半导体的制造网络已横跨欧亚。晶圆制造工厂分布于德国汉堡与英国曼彻斯特,封装测试基地则设在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其研发与制造中心在欧洲各地雇佣了数千名员工,近五年来安世还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税收。

然而,让安世走向顺风周期的中资背景,也成为此次安世命运转折的关键点。

03

博弈持续升级

过去多年,安世身上的“中资”背景,多次引人注目。

2022年11月,安世半导体对荷兰半导体初创公司Nowi的收购就曾引发争论。荷兰经济部事后于2023年上半年启动追溯审查,最终以“未发现实质风险”批准。

但到了当年底,荷兰经济部又反悔,要求安世半导体建立具备一票否决权的监事会,这个要求并未让安世半导体的中方股东认可,因为其实质是“变相出让控制权”。

直至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一轮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等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安世半导体首当其冲。需要说明的是,2024年12月,闻泰科技已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在美国商务部的压力之下,荷兰的无理作为刷新外界的认知,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中国企业的回击。

在10月12日晚间的投资者说明会上,闻泰科技CFO沈金佳亦表示,除了已就荷兰政府的行政令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闻泰科技的反击将是多维度的,除了在荷兰本地的法律诉讼,公司还会启用《中国—荷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的条款,针对“中国投资者在荷兰进行投资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要求进行国际仲裁。

安世中国在致全体员工信中表示,“安世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如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董事会和管理层始终全力保障公司正常运转,不会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

在安世内部,一种团结的氛围也在酝酿,在科技接触到的多位安世员工口中,其都非常坚定地相信公司,“我们现在不会做任何回应”。

张学政曾表示,在地缘政治复杂变化的当下,“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任何反全球化的趋势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据媒体报道,荷兰方面近日释放信号,将寻求与中方会面,商讨解决安世半导体当前陷入的“僵局”。这一事件不仅牵动中荷经贸关系,也使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面临不确定性。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双方围绕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

标签: 半导体 荷兰 安世 美国商务部 中国区 曼彻斯特 菲律宾 欧亚 马来西亚 哈佛大学 原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